6000万自购港股基金邱东荣最近发声了!港股蕴含战略性、系统性投资机会。
新一年的资本市场已经起航,首日的盛大开盘也给投资者注入了不少信心。目前市场处于激烈交锋中,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其中,许多基金经理继续将目光投向香港股市。
港股基金邱东荣,这几年一直在支持港股。他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香港股市的长期乐观。对于此次即将发行的港股主题新基金,中庚基金公告称,邱东荣和公司员工将共同出资不低于6000万元用于自购。由于这只新基金的封闭运作期长达18个月,基金经理本人和自购员工不断看好港股市场。
从邱东荣管理产品的立场来看,他对港股的支持是用真金白银证明的。他掌管着中庚价值领航和中庚价值品质两只基金,港股的仓位长期保持在高位。根据基金合同,投资于香港上市股票的股票比例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50%。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两只基金的港股投资仓位分别为44.91%和47.45%。在此之前的二季度末,分别为46.44%和48.44%;去年一季度末分别为45.6%和47.23%。
就重仓股而言,去年三季度末,中庚价值领航基金和中庚价值优质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为港股,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虹桥、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和美团。这两只基金在过去一年也取得了正收益。2022年,中庚价值领航收涨4.85%,中庚价值品质收涨8.77%。从管理规模来看,前者目前合计超过118亿元,较去年初增加80多亿元;后者合计超过66亿元,较年初略有增长。
捕捉阿尔法是一个挑战,你要充满敬畏。虽然你继续看好港股,但在65438+10月3日的直播中,邱东荣也直言,你要对港股市场充满敬畏。他坦言,在港股获得Alpha其实很难,甚至很有挑战性,他们会尝试在两个方面建立优势。
第一,作为本地投资人,他和他的团队希望利用自己对本地资产基本面、风险和成长性的深刻理解,建立竞争优势;第二,他们会坚持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从足够的安全边际和足够的绝对收益两个角度去思考是否能建立优势。
“从这两年来看,即使我们两年前进入港股时表现不是特别好,但基于我们低估值的战略投资思路,所涉及的领域,无论是资源、能源还是互联网,大部分还是有绝对收益的,也收获了一些相对收益和一点阿尔法。”他认为,“当然这也可能和这两年的市场风格有关,所以我们希望坚持这两点,第一点比较重要。”
中庚基金也表示,公司看好港股市场,进入港股市场的时间其实是在两年前中庚价值品质发行之前。当时中庚基金的投资团队认为,港股的蓝筹股、价值股、煤炭石油等公司非常便宜,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目前,中庚基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海外资本流出边际改善、南向基金定价能力增强,港股市场蕴含着战略性、系统性的投资机会。自下而上,代表中国传统经济基石的龙头企业和央企,以及代表新兴力量的创新型公司,如科技、医药等。,估值和定价低,基本面风险低,甚至缺乏盈利弹性和成长性。一般来说,有很多投资标的可以选择,有机会通过低估值的投资策略来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
新年伊始,机构投资者都在积极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港股的机会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嘉实基金价值投资总监张金涛在展望2023年公募策略时表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2023年的行情都将好于2022年,而从一年来看,港股的表现将强于a股。他认为,过去三四年港股一直落后于a股,整体估值更便宜。一旦经济好转,利润开始上升,估值上升,港股的收益就更有吸引力,向上的弹性就更大。
张金涛坦言,港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市场,其走势不仅要考虑中国的基本面,还要关注全球的流动性。两个市场的基本面不一样,估值的位置也不一样。明年美联储加息步伐将开始放缓,多重因素对港股更有利。
对于2022年底港股的反弹,张金涛认为,反弹的主导因素是估值的修复和对之前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张金涛表示,虽然反弹幅度较大,但由于之前市场下跌,许多板块的估值仍处于中心以下的较低位置。叠加明年,整体预期利润会有明显提升。和今年相比,现在的定位是上行机会大于下行风险,性价比很好。“我们看到A/H的溢价还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所以现在港股整个估值的吸引力,包括未来盈利估值的提升空间会更大。”他说。
博时基金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显成认为,港股公司代表了国内大部分顶尖龙头公司,前两年的掣肘逐渐退去,看好港股长期估值的回归。他认为,香港股市虽然没有a股和美股那么大,但是龙头集中的趋势很明显。考虑到港股国际化程度高,很多产业链龙头厂商选择在港股上市,未来港股仍将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当被问及新经济板块在港股市场的未来前景时,赵显成认为,在国内经济企稳、政策放缓、中美冲突缓和的多重背景下,前两年留下的外资也会陆续回流。在他看来,尽管仍有一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持谨慎态度,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势头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持乐观态度。此外,尽管近期港股大幅反弹,但相比之前的下跌,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