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背景
第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拥有住房曾经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国内需求低迷。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是成立房利美,为公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人们买房,刺激内需。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延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鼓励了投机。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从商业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购买流动性差的贷款,并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化为债券在市场上出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投资银行则利用“精致”的金融工程技术对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和出售。
第三,美国的货币政策火上浇油。低利率促使美国人将储蓄投资于资产,银行发放过多贷款,直接导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引诱”市场进入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不景气,政府就一定会救市,于是整个华尔街都弥漫着投机情绪。
然而,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随之而来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所有急于赚钱、野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扩展数据:
美国次贷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即购房者在买房后的前几年以固定利率还贷,之后以浮动利率还贷。
随着美国房市的降温,特别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款负担大大增加。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大量有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和一些周边国家,其范围远远不只是次贷危机,而是波及到了整个金融业。
虽然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一直在下降,但仍占GDP的6%左右。美国人仍然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因为他们消费的产品远远多于他们生产的产品。他们的需求急剧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一度引起世界各国的恐慌。
百度百科-美国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