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追求双眼皮?双眼皮真的好看吗?
其中,双眼皮手术是普通人尝试整形的首选。
一个关于某种程度上开双眼皮的广告。
据某医美平台发布的《中国双眼皮消费报告2019》显示,仅过去一年,就有51443人做了双眼皮手术,比上一年直接增长了99.59%。这些新做的双眼皮连起来可以达到3889米,可以绕国际足联标准足球场11.24圈。这只是中国美妆市场某平台的数据。
事实上,双眼皮手术在国内的医疗美容手术项目中早已排名第一。
不仅仅是中国,包括日韩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都对双眼皮情有独钟。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美容项目。
01我们不是眼睛小,而是脸大,眼皮厚。东亚人为什么爱双眼皮?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
西方对亚洲人“眯眼”的刻板印象并非凭空而来。白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双眼皮大眼睛,但东亚人有一半是单眼皮,剩下的双眼皮很多是内眼皮。
在电影《初吻》中,苏菲·玛索扮演眯眼的角色。
东方人眼睛普遍没有欧美人大,主要是人种差异。
按照人类学分类,皮肤白皙的欧美人根据肤色和外貌特征属于高加索人种,而包括中国大陆、日韩在内的东北亚地区主要是蒙古人种。
蒙古族人的五官是眼睛较浅,单眼皮或内双眼皮较多,眼睛凸起,鼻梁中等偏高,脸型相当扁平,面部轮廓柔和;而高加索人的眉骨较高,眼睛较深,眉毛和眼睛很近,双眼皮和宽眼皮,鼻子高而僵硬,面部轮廓棱角分明,看起来更加立体。
再聚焦眼睛,白种人眼睛是双眼皮的概率是99%,而且都是大眼睛;蒙古族人有明显的内眦赘皮遮住眼角,所以眼睑脂肪比较厚,单眼皮看起来比较明显。
东亚人和印欧人眼睛的比较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这样长大,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
眼睛小,眼皮厚,脂肪多,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脂肪填充的眼窝减少了受风面积,包裹的内眼角使体液不易暴露,厚厚的眼睑减少了外界的热辐射。欧洲人的上眼睑厚度只有0.3mm,而亚洲人的上眼睑厚度是0.8mm,多余的脂肪全部填充在我们的眼角。
其实人的眼球长度和大小都差不多,但眼睛的大小其实就是露出多少个眼球。这样我们的眼睛自然就小了,没有眼窝。
除了内眦赘皮的存在,东亚人眼睛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脸大。
两种脸型的比较
蒙古人脸比较平。同济医学院2010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汉族人群中,超过50%的人属于“超宽侧型”,另有33.9%属于宽侧型,11.4%属于中侧型,只有4%左右属于窄侧型或超窄侧型。
也就是说,中国人一般脸比较大,脸大了,眼睛自然就小了。
我们的祖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饱经风霜的脸进化出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却给今天的后代带来了困扰,催生了巨大的整形市场。
02割双眼皮微缩史欧美人都有双眼皮,所以在西方的整容手术中,没有割双眼皮这一说。双眼皮手术,最早诞生于19年底,是为了改造亚洲人。
当时在美国,亚裔的狭隘眼光通常与“不道德”、“鬼鬼祟祟”、“不值得信任”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一个日本人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社交活动,通过美国医生的手术获得了对称的双眼皮。这是历史上首例双眼皮手术。
1895年2月,《洛杉矶时报》报道了第一例双眼皮手术插图。
在中国,双眼皮手术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钱钟书在《猫》中写道:“李夫人从小对自己的外貌有两方面不满意:皮肤不白,眼皮不双眼皮...到了日本,她去医院修饰了眼皮,左脸颊的酒色加深了。李太太一天五百块钱的新眼睛,就像艺术摄影中的闪电,折射和衬托出她本来的美。”
小说中的“李夫人”据说是“民国女神”林·。当时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电影明星,都整容了。例如,著名演员和歌手周璇割了双眼皮。
重睑切开术前后比较
除了割双眼皮,隆鼻、磨皮、酒窝、隆胸等手术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北京、扬州等大城市出现。
然而,如今双眼皮手术在中国的流行更多的是受韩国整容市场的影响。
朝鲜战争前,韩国没有整形的概念。朝鲜战争后,韩国出现了一批毁容的军民。一位名叫米勒德的美国医生开始帮助韩国人做整形手术。
米勒德这个人,也有一种神奇的使命感。他认为亚洲人的面孔太消极,必须改造才能融入国际舞台。于是,在恢复病人容貌的同时,他也为病人做了双眼皮手术。
米勒德根据欧美标准设计了“黄金比例”的双眼皮。后来他在《美国眼科杂志》上写道:“亚洲人的眼睑给人一种负面的印象,象征着东方文化中对一切事物的冷漠和克制的态度。”
1960韩国选美皇后孙梅子VS2012韩国选美冠军李。
但是,割双眼皮手术的真正流行和韩国妓女有关系。为了引起美军士兵的注意,他们选择了做双眼皮手术。1961年,韩国开了第一家整容诊所。如今,双眼皮手术仍然是韩国最受欢迎的整容手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整形市场受到了韩国整形市场的巨大影响,双眼皮手术自然成为了人们的整容项目。
03塑料脸,真的好看吗?如今,商业整形的技术和市场越来越成熟,社会对整形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人们有了更多追求美的自由。这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美女越来越统一了。
我们都有一种感觉,“网红脸”长得都差不多,为什么大家都要去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这其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整形的本质其实就是抹去个体差异,接近一个被定义为美的标准的“平均脸”。
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得了不同地区的合成脸,并提出了“平均脸”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将各种外貌差异的人脸合成得到的“平均脸”比原始脸更有吸引力,即使没有形成审美刻板印象的婴儿也会盯着平均脸看更长时间。
对于整形来说,追求美的最大公约数。把自己的特点磨掉,做成大多数人审美中的平均脸,才是最稳妥的选择,也是最可控的标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长时间看着同一个红脸,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当然,这种“平均脸”也会发生变化,而这背后是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
今天我们文化中流行的“网络名人套餐”整容,一般包括割双眼皮、隆鼻、美白、瘦脸等,多为高加索人的五官。
现在流行的整容标准确实受到了西方美学的很大影响。比如有德国血统的杨颖就是流行的整容模板,又比如在中国,双眼皮手术最流行的样式是“欧式平行大对”。
韩国网络名人潘南魁以杨颖为整容模板
当然,我们今天社会的审美并不完全是西方美学定义的。人类学家文华在《看起来很美:整形外科在中国》一书中提到,当代中国的审美理想不仅仅是对西方的适应,而是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一种新的、混合的中国审美理想。
除了媒体塑造,经济发展,个人选择,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治也会塑造我们的审美。
你可能还有印象,2008年奥运会进行了严格的礼仪小姐选拔,其实是在国家话语层面定义审美,有意向外界输出“东方美”。
正在接受培训的礼仪小姐。
大多数人不知道,奥运礼仪小姐的评选标准其实是很严格的:
候选人年龄应在18至24岁之间,身高1.68至1.78,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柔软,腿部柔软光滑,体态丰满但不臃肿;
眉毛到眼睛的距离是脸长的十分之一,鼻子的宽度是脸宽的十分之一。嘴的长度等于两个瞳孔之间的距离。下巴的长度是脸长度的六分之一。
评委团表示,按照这个标准选拔出来的礼仪小姐,都具有中国的古典气质,配合她们的举止动作,可以传递出中国含蓄的美。同时,他们也肩负着重任,那就是向世界展示,古老落后的中国已经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美丽的中国正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中国人过去认为丹凤眼和杏眼是美的,而今天我们却迷恋双眼皮。
很难说我们的审美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但至少可以说,我们很幸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追求个性化审美的自由。即使是这样的个性化,也必然会导致同质化。
或许,在一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难的“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