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到底是什么?

是阴历还是阳历?

其实都不算,只是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在我国,农历是与公历并行使用的历法。人们一般称之为习惯,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而不是基于月相周期的农历。

首先,农历

1.农历的定义

旧历中国常用的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称为阴历。正常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大月有三十天,小月有二十九天,一年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哪个月大,哪个月小,每年都不一样)。十九年有七个闰月,有闰月的一年有383或384天。根据太阳的位置,一个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方便农耕。年表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一个周期。相传这种历法起源于夏朝,所以也叫夏历。也叫“旧历”。

2.农历的闰月

与阳历相比,农历的时间每年大约相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农历,五年后夏天过春节。

然而这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叫做“定闰法”。

每19年有7个闰月,有闰月的一年有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所以农历是阳历和阴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

农历闰月的设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每个月阳历中固定有两个节气(前者称为“节气”,后者称为“中气”)。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并不固定,而是逐月顺延,所以有些农历月份,月底气落,下个月就没气了。一般每两年都会有一个月没气,正好和需要闰月的年份重合。所以农历规定非中性的月份为闰月。

农历闰月的插入完全是人为的。不同朝代闰月的放置也不同。在秦朝以前,就有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的时候,叫做“三月”。汉初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定无中气的月份为上个月的闰月,并在上月名称上加“闰”字,沿用至今。天文部门的统计还发现,闰月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3.农历的循环

农历主要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作为月份的长度,然后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长度,而闰月一般将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在中国,农历是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一般称为阴历,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而不是基于月相周期的农历。其实“农历”这个名字是文革时所谓四旧划分的结果。这个名字不太准确。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汉历。汉历采用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因此具有阳历的要素。农历的第一个月叫正月,11和12的月份分别叫冬月和腊月,现在很少用冬月了。其实农历的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别称。农历是中国汉族的传统历法,也称为夏历、汉历、华历等。它是一种阴阳历。它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以太阳的回归年作为一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平均日历年适应了回归年。

4.农历的规则

农历的主要规则经过许多朝代逐渐完善和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均一年是十二个月;闰年由十二个普通月加上一个闰月组成,总共十三个月。一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闰月的插入完全是人为的。不同朝代闰月的放置也不同。在秦朝以前,就有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的时候,叫做“三月”。汉初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定无中气的月份为上个月的闰月,并在上月名称上加“闰”字,沿用至今。天文部门的统计还发现,闰月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第二,农历

农历是基于月亮绕地球转的规律。月亮又叫“阴历”,所以阴历也叫阴历。农历1月称为“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月亮看不见),十五为满月。“望月”是月亮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满阴晴圆缺”就是这个意思。太阴月是根据第一个太阴月的长度29.5306天计算的。为了避免小数,规定农历正月有30天,农历二月有29天。为了保证每个月的第一天(初一)一定是新月,大小月份的安排不是固定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观察和计算来确定。

第三,阳历

阳历是太阳历的缩写,与地球每年绕太阳运行有关。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公历是西历,不是中国创造的,所以也叫西历(相对于中国历法)。公历的标准名称是公历,是一种国际历法,也是一种阳历。

在农历的时间序列上,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已经有条不紊的计划好了。太阳和月亮重合的农历,实际上远比其他历法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它不仅仅是日历,更是上下求索的中国人几千年生活经验和智慧的体现。

中国农历起源于夏朝。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称为夏历、汉历、华历、国历等。它是一种阴阳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长,以太阳回归的年份为年长。通过设定闰月,平均日历年可以适应太阳回归的年份。根据中国的祖先轩辕大帝的统治,今年是猴年(公元前4713)

古籍和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农历的记载,大量史书记载农历始于黄帝时代。一般认为阴历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起源于商朝。1912年,中国开始采用西历和中国传统历法。随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公历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支持。民国时期同盟会创办的《人民日报》采用黄帝纪年。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也采用了历年制。各省政府纷纷效仿。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条例:中华民国改阳历,农历开元4609年,即1911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两种历法都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5年,全国人大提出再次提高中国传统历法的地位,引起社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