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矿务局旧址,曾经比县城还繁华,如今却不虚此行。
吕雉镇因位于吕雉河畔而得名。顾名思义,有山有水。虽然不是风景如画,但也不缺乏大自然赋予的原始之美,但这种美也表现在上世纪60年代。易门矿务局的成立,不仅打破了吕雉江源的宁静,也给山区的一个小地方带来了一个繁荣的小镇。随着矿工的不断涌入和矿区建设的不断扩大,矿区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山深处的“小香港”。
吕雉镇因其可观的铜矿储量而在短时间内繁荣起来。解放后,易门矿务局成立,以更好地管理和开采易门县的铜矿。易门发现铜矿早于汉代,元明时期就有记载,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铜矿开采的历史高峰。但古代采矿方法原始,产量不高,但整个清朝时期,易门出产的铜矿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云南是祖国西南的门户,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使在中原乱世,云南也从未被遗忘。最著名的边塞兵是清初的吴三桂。满清时,汉人成为边疆藩王。当时都误以为是为了分散汉人的势力。实际上是为了把吴三桂带到云南,消灭当地的土司,削弱吴三桂的势力,逐步将其消灭。正史上是这么记载的,但其实是清朝窥视了云南铜矿。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明末清初土司制度盛行,清廷不得不费尽周折消灭西南土司。
说到易门矿务局,就不得不提三厂三矿区。地名可想而知。原来这里有三家工厂。解放前,它们是乡镇。解放后,他们被称为三江公社。在1987,他们被命名为吕雉镇。吕雉镇是在三个工厂和矿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易门矿务局是建国初期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发铜矿,邀请苏联专家不仅引进了先进的采矿技术,还引进了苏联最现代化的冶炼技术。援助易门矿务局的苏联专家楼至今保存完好。
三家场、凤山、狮子山等7个大中型矿山已经建成投产,采矿业务不断增长,居住在这里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最后演变成繁荣的矿业城市,最高峰时有3万多人居住于此。学校、医院、电影院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也有所增加。县城的社会福利在这里也能享受到,很多人以住在这里为荣。因为生活质量高,矿区的年轻人不愁单身。嫁给矿区的帅哥是方圆100英里范围内女孩的梦想,也是她们一生的追求。
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易门矿务局还在1960建立了一所拥有近1000名学生的技工学校。学生是从高、小学毕业生中招收的,但是因为知道下乡等原因,在1962关闭了。1972受文革影响,大量职工子女初中毕业后滞留矿区等待就业。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技工学校复工了。学生大多来自当地待业青年和上山下乡的第三代知青。1965更名为易门铜矿,学校也命名为易门铜矿技术学校。1986易门矿务局恢复办学,学校更名易门矿务局技校,2001停办。
易门矿务局不仅办了中专,还办了工人大学,这在国内绝对是第一家。1975年易门铜矿创办721职工大学。1981年更名为易门铜矿职工大学。198易门铜矿更名为易门矿务局,也更名为易门矿务局职工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台也曾是易门矿务局职工大学的分校。1989,易门矿务局技校并入职工大学,易门职工子女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就能接受高等教育,应该心存感激。
电影院现在正在加紧装修,极有可能变成酒店。也许这个电影院最大的幸事就是可以重复使用,至少不会被废弃,自然倒塌。在那个年代,电影院是每个人都要进去的地方,永远不缺精彩。只是随着电视机、录像机、DVD机的广泛使用,电影院才低迷了一段时间。你知道,在李连杰的少林寺和周润发的上海滩,一张20美分的电影票可以坐满电影院的座位。
2003年,随着资源的枯竭,企业在多年亏损后关闭进行改革和重组。符合条件的退休,业务能力分流到兄弟企业。大部分人直接下岗,就地解散。曾经繁华的小镇回归寂静,三家厂这个小地方回归原本的宁静。亲近自然,亲近自然,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可能是三厂的原始属性。矿工走了以后,留下了很多老建筑。近年来,他们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小成绩。目前已有部分商家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以矿山为主题的休闲度假胜地,吕雉镇将更名为云铜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