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的起源是什么?
从闽南语看福建地缘、血缘、语言亲缘的密切关系。
闽南语的形成与闽南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在今天的闽南语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原汉人迁徙,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到福建是在“五乱”时代。当时中原地区一片混乱,大量北方汉人以同样的速度离开家园,来到这里避难定居;到了“永嘉之乱”,就有“衣八家”迁居福建。
唐五代时期,大量汉人从中原迁至福建。这些闽南人的祖先,大多来自河南,在不同时期将中原汉语带到洛阳,与当地原有的语言、方言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闽南语。
客家人习惯称闽南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也是这个原因。今天,古河洛话在洛阳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在今天的闽南语中仍然保留着,这证明了闽南人植根于中原,闽南语起源于中原汉语。
如闽南语的语音系统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并在形成和发展中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层次,包括秦汉时期的古音遗存,如“飞”的声母[b]、“猪”的读音[di],即所谓“古无轻唇音”、“古无舌音”;隋唐时期,也有中古音的保存,如“解”读[zidp],“解”读[zidt],“”读[sik],“申”读[dim]等。,即中古汉语的三套入声韵母和三套鼻韵母完整保留;历代也有音变,如“三”读音[snd],“石”读音[zi6h]等。这些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汉语在闽南语中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