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鲜卑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为了方便历史老师讲好这一课,我给大家带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欢迎阅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北魏孝文帝历史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记忆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编辑表演历史剧,进一步理解孝文帝迁都和汉化政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地图和插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民族大融合的史实,让学生感知民族之美,感受民族和谐之美。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2.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1,北朝改朝换代。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对黄河流域民族融合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1.学生阅读课文的引言

2.教师介绍:南朝统治南方时,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而此时的北方是什么样的?请先仔细预习课文,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边看边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们5分钟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教学

少数民族的内部迁移

1.看图集就清楚了,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大量迁入。看迁入的民族的位置和名字,在笔记本上写下并画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老师稍微解释了一下,北方寒冷干燥。

2.东晋北朝时期,哪个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最大,为什么?

3.综上所述,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老师:认真读课本94?第96页,看看里面有什么?

总结:背景措施的影响是学生在书中实施的。

2.课堂讨论:北魏孝文帝改汉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看迁都地图。请学生讲述迁都的故事。讨论:他为什么这么卖力的迁都洛阳?迁都成功有什么好处?

4.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吸收汉文化?请大家速写下来,然后我们来一个班级比赛,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准。

(C)北部的民族大融合

1,老师投影?北魏墓出土的石砚?、?北魏墓葬上的书法?、?鲜卑贵族身着汉服的形象?,说明那些问题?

2.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汉族有没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3.应该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应该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

(4)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5)学习评估

完成课后学习评估问题

教学后记

读七年级下册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的人还读到:

1.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2.一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加强。

3.七年级历史第二册第17课。

4.七年级第二册历史君主集权强化练习卷。

5.一年级历史第二册教案。

6.历史第二卷“加强君主集权”第一天期末试题

7.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