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塔铁路线介绍?
1969年5月,沈阳军区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在辽西修建三线铁路》的请示。“三线”是一个历史名词。20世纪60年代,根据战备需要,全国分为一、二、三线。“三线”位于国家战略后方,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在“三线”进行,统称为“三线建设”。修建威塔铁路的动议是为了响应三线建设,最初的考虑是“战备”。
1970年,中央军委批准沈阳军区请示,铁道部军事管理委员会专门发文,将辽西线铁路建设定为1970年铁道部新计划项目。这条铁路的修建对辽西的军事生产、战备物资储备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兴城县为例。1970“三线军工厂”金山机械厂、金华机械厂位于兴城县北部山区,交通不便,急需一条铁路线通过。
1970年初,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了威塔铁路的设计任务。同年6月10批准辽西线铁路设计方案,并责成有关单位分期分批提交施工资料。当时为了保密,修建辽西线铁路的工程被称为“713工程”。中央军委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713工程战斗指挥部,任命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万祥为总指挥,沈阳军区驻锦州某集团军政委赵光远、锦州铁路局副局长萧言中为副总指挥。施工队伍主要由铁道兵第九师和沈阳军区***114连某师25399人组成,分两部分同时开工。魏杖子至甘家沟段158公里由铁道兵承担。为增强施工队实力,铁道兵第九师在建平、凌源、喀左、建昌县下辖4个民兵团,沈阳军区某师在北镇、黑山、义县、进贤县下辖4个民兵团,8个民兵团下辖302个民兵连,43968人,共计69367人。威塔线从1970开始施工至10。历时两年,1972至10全线通车。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10月+0日0974+65438中的65438+65438开始临时营业,10月+0日0976+65438中的65438+65438正式开始营业。
威塔铁路原名辽西铁路,又称辽西线。在原设计方案中,辽西铁路是从兴城县的兴城站到凌源县的30户人家,所以也叫“兴三铁路”。正式开工后,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铁路的起点选在了晋城铁路魏杖子站,终点是当时的金溪县塔山站。建设方案调整后,辽西铁路称为威塔铁路,铁路通车时正式命名为威塔铁路。在之前的设计方案中,“辽西铁路”这个名字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所以没有采用“辽西铁路”的名称,主要是因为按照铁路线路命名的惯例,以始发站和终点站的首字命名。如果叫“辽西铁路”,会让很多人觉得脱节。毕竟辽西面积很大,铁路经过的地方不太好随便看。但时至今日,许多参与过威塔铁路建设的人,仍习惯于将这条铁路称为“辽西铁路”或“辽西战备铁路”。
威塔铁路建成通车时全长247.7公里,后来缩短到246.9公里,都在辽宁省境内。按照铁路管理机构的沿革,自1972开始,威塔铁路一直归锦州铁路局、锦州铁路分局、沈阳铁路局管辖。魏塔铁路起点魏杖子站位于晋城铁路线上。是一个1935开头的老站,从行政区划上属于凌源市(原凌源县)。威塔铁路通车时,共有大小车站30座,包括金杖子站、建昌站、柳树屯站3个三等站,威杖子站、塔山站等25个四等站,曹家屯站、叶家屯站等2个五等站,7个乘降站。威塔铁路今日进入葫芦岛市建昌县境内,约105公里。建昌县9站,兴城市5站,连山区3站。其余13站分别位于凌源市和喀左县。威塔铁路已全部铺设43条中轨,100米以上桥梁19座,1000米以上隧道3座,其中100米以上桥梁13座,1000米以上隧道1座(大徐屯隧道)位于今葫芦岛市境内。
沿途车站
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原锦州铁路分局、原叶柏寿车务段、阜新车务段整合后,威塔铁路全线现设车站12座(含始发站),全部隶属沈阳铁路局阜新车务段管辖。分别是(按尾杖子到塔山站的顺序):1。魏杖子站(四等站属于凌源市,魏塔线起点),2。东沟门站(四等站属于凌源市,但没有售票窗口),3。道尔登站(四等站隶属凌源市)和4。杨。隶属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6。建昌站(建昌县三等站),7。南桥站(建昌县四等站),8。杨树湾站(建昌县四级站,无售票窗口),9。川子沟站(兴城市四级站,有客运但不售票)。办理客运但无售票窗口),11。柳树屯站(三等站属于葫芦岛市连山区),12。塔山站(四等站属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卫塔线终点站)。
更多建筑行业独家资讯,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