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中的“思维导图”

文/颜夕

阅读笔记《不要说你知道思维导图》

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我加入了一个思维训练的群,在群里听到“思维八卦图”的时候很有感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老师的书《别说你懂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现在好像很流行。接触到这个名词后,我在某育儿网站上看到过两次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文章。如果你没有读过系统介绍“思维导图”的书,你大概会觉得“思维导图”很神秘。看完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其实很容易。不过,既然作者用了“不要说你懂思维导图”这个题目,那么似乎应该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就是刚接触的人觉得思维导图很容易,但是用起来却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正如序言所说,虽然斧头很简单,但鲁班能做出漂亮的物件,而普通工匠只能做出普通的物件。“思维导图”也是如此,理论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使用者能否用好。

所以不要说你知道思维导图到底在说什么?

不说你懂思维导图,四章二十三章。

第一个“理论”包括六章。

第一章“我是新来的——如何读图”,首先介绍了描述思维导图的几个术语:中心主题、主节点、父节点、子节点、主分支、子分支。其次介绍思维导图的阅读顺序:从中心主题开始;然后,“从右上角45度,顺时针寻找主枝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读细节——父亲先于儿子,一般先于具体,由内而外”;然后,“识别连接——理解跨越不同分支的连接的意义”;最后修改补充。“思维导图”的潜规则是“层次关系”、“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方向”,隐含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二章“追根溯源——思维导图发明的故事”:首先介绍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英国的托尼·博赞。博赞发明思维导图是因为他发现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要记的笔记越来越多,要写的作业越来越多,但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支撑学习的基本要求,于是他在思考和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了“思维导图”。

至于记笔记,大家都是学生出身,都经历过老师上课说话,自己埋在课桌里的过程,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学生。或许,写字快的同学,可以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但是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记录了老师讲的内容,而不能同时思考老师讲的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就像专业速记一样,你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演讲者的所有内容,但如果被问你记录了什么,你几乎打不出来。

“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全面解决笔记问题,又能在记录关键词的同时理解老师所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探索现实——托尼·博赞大事记”:大事记的核心是联想和想象,具体操作有两种方法:联系法和挂钩法。

第四章“如何有效——思维导图的理论解释”:本章首先介绍了“意义学习理论”,即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知道什么。学生的学习应该尽可能有意义,如果有价值的话。其次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即“工作记忆负荷最少时学习效率最高,最有利于促进工作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第三,引入双重编码理论,即“以视觉和语言两种形式呈现信息可以增强记忆和识别”。第四,介绍了卡皮克的记忆理论,即“重复测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记忆,提取是测试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提取对巩固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继承了这些记忆理论的优点,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第五章“追根究底——什么是非线性”:已经说明了思维导图是为了改善线性笔记的缺点而发明的非线性思维工具。那么什么是“非线性思维”呢?“线性思维是线性的、单向的、一维的、不变的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非线性思维是一种互联的、非平面的、立体的、无中心的、无边界的网络结构,类似于人的大脑结构和血管组织,如发散思维和系统思维。线性思维有助于深入思考,非线性思维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非线性思维是支持线性思维的深入发展,这是最终目的,非线性思维只是辅助手段。

第六章“目标手段——思维导图的新定义”:作者提出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思维导图的本质属性:“思维可视化、思维激发、思维整理、非线性思维”。思维可视化就是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刺激主要靠联想和想象;思维排列主要是使信息从无序到有序,通过阻断信息来减轻认知负荷,促进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作者给出了自己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非线性的思维工具,目的是促进思维刺激和思维安排。作者给出了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质量的“概念图”,如图:

第二章“操作”包括三章。

第七章“表单优先——思维导图绘制规则”:1。尽量用白纸,视主枝数量而定,大于等于4点时横放,中心主题放在中间,小于等于3点时竖放,中心主题放在中间靠左的位置。

2.尽量用关键词代替短语或句子,每行一个关键词,但是当句子是独立的意义单位时可以用句子。

3.尽量使用中心图像。图片和图标要和要表达的内容一致,不要太多,子节点使用的图片不能大于父节点和中心节点。

4.尽可能使用曲线,线条由粗到细,线条的长度与线上关键词的长度相同,让不同的分支建立联系。

5.试着为一个分支使用一种主色。

6.要有逻辑顺序:在思维刺激阶段你想画哪里就画哪里,但是在组织思维的时候要不断调整分支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顺序。

7.画简单的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用手画,画复杂的时候可以用电脑。软件包括iMindmap和MindManager。

第八章“以思维为导向——从存在到秩序”:要用思维导图激发思维:要用联想和想象让思维开花“絮”起来再整理。

第九章“结界——思维导图的几个禁忌”:照搬目录,内容过多,联系复杂,层次混乱,缺乏内在逻辑。

第三章“应用”包括六章。

第十章“认识自己——用思维导图实现自我对话”: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解决办法;

思维导图还可以缓解焦虑,把你焦虑的内容可视化,然后对症下药。在这里,作者给出了卡内基克服焦虑的神奇方程式:第一步,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第二步,为最坏情况做准备,第三步,努力改善最坏情况。

思维导图有助于应对竞争。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SWOT分析(也称形势分析或优劣势分析):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实力、弱势、机会和威胁。第一部分是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情况;第二部分是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展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应该避免的东西,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思维导图的应用也可以总结和反思。

第十一章“行动后思考——思维导图辅助个人时间管理”:本章介绍了四种时间管理方法:备忘录法、计划法、四象限法、二八原则法。前两个就不用介绍了,大家从字面上就能理解意思。四象限法是一张图理解:

二八原理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人生中80%的结果几乎来自于20%的活动,比如世界上80%的财富被20%的人掌握。就时间管理而言,要做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琐碎的、占80%时间的大部分事情,但这些琐碎的事情只带来20%的结果;另一种是占20%时间的几件重要的事,但这几件事却带来了80%的结果。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高价值时间,压缩低价值时间。

思维导图可以将所有四种时间管理方法可视化。

第十二章《睁开眼睛看大纲——思维导图促进学习》: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从机械学习走向有意义的学习。

首先,“听——记笔记,以头脑为向导记笔记”不是简单的记知识点,而是建立各种联系,包括老师讲课的线索,新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这个历史课笔记就是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典范:

二是“说话——用思维导图辅助说话(说话)”。对于即兴演讲,主要困难是不知道说什么(没有内容),不知道怎么说(没有思路),心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演讲人激发和组织思维,围绕中心主题,快速分散思维,确定与主题相关的思路和材料,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和分类,确定演讲的逻辑结构,最后根据演讲的时间分配时间,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详细、局部地完成演讲。

三是“阅读——思维导图促进高校阅读”。在这一部分,作者重点介绍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方法,即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考察阅读(略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称比较阅读)。(注:本微信官方账号之前发布过几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关注阅读。)作者认为思维导图是支持分析性阅读和主题性阅读的有利工具。

四是“写作——思维导图辅助写作”:写作前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整理调整结构,让写作成为一个“用图说话”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写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唤起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事件,还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在层次和组织上更加清晰。下图展示了写作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

第五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总结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总体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了多少,没学多少。

第十三章“坦诚相见——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备课、组织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呈现知识。

第十四章“事半功倍——思维导图辅助管理”:思维导图可以辅助管理团队,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工作流程,策划会议,提高会议效率,支持讨论,做会议纪要,辅助文案,进行项目管理。

第十五章“团队超越——思维导图助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确立共同志向、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这些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思维导图注重整体、结构和要素,避免了常规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第四个“观点”包括八章。

第十六章“以道抗艺——思维导图的手段选择”:这部分值得关注:思维导图不仅关注构图过程,也关注思维结果。思维导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迭代修改的过程。

第十七章“形象抽象——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是什么”:思维导图的价值在于抽象思维和直观表达的融合。但是思维导图也有局限性。因为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层次关系、分类关系、并列关系、顺序关系、联想关系等等。思维导图擅长表示层次关系、分类关系、并列关系、顺序关系,但不擅长表示相关关系、比喻、比较等其他关系。对于关系来说,概念图更适合,思维图中可以用桥图来表示隐喻,思维图中可以用双气泡图来表示比较和对比,对事物进行深度比较和对比的最佳选择是比较矩阵。

第十八章“对与错——如何评价思维导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思维导图,二是用思维导图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深度。

第十九章“孪生兄弟——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辨析”:概念图的直接目的是表示知识,思维导图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和组织思维。概念图是一种组织和表示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一个主题的相关概念放在一个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一条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起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在激发、整理思维等一般性工作中是合适的、胜任的;但在概念众多、关系复杂的情况下,概念图能更深刻地表现知识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第二十章“与时俱进——其他可视化工具”:知识图谱;认知地图;思维图谱;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思维图,包括八种图,分别是圆形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杂流程图、桥梁图,作者称之为“八卦图”。圆图用于头脑风暴获得整体感,气泡图用于描述事物,双气泡图用于比较对比,括号图用于表示整体和部分关系,树形图用于分类,流程图用于信息排序,复杂流程图用于表示和分析因果关系,桥接图用于表示类比关系。详情如下:

思维导图的八种图示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应用广泛,可视为综合性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的八卦图中,五种图(圆图、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可以用思维导图实现,双气泡图、复杂流程图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实现,但需要一些技巧;概念图可以实现的图有六种(圆图、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杂流程图)。特殊桥图表现的内容相对复杂,无论是概念图还是思维导图都有些不足。

第21章,“从误传传播误传——思维导图与神经神话”: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提出思维导图应该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神话。

第二十二章“合理预期——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一、思维导图只有“有用”才是“有用”;思维导图可以为思维刺激和思维安排提供可视化工具,但不能提供思维模式本身。思维导图每一个使用者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思维大师”,而不是“思维导图大师”。

第二十三章《未竟之路——从思维导图到思维训练》:因为思维导图本身并没有提供思维模式,它需要另一种手段来解决思维模式问题。思维模式是外界刺激在大脑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映射。思维训练是帮助人们形成高效思维模式,并在必要时打破现有模式形成新的思维模式的技术。思维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一般把高级思维能力等同于高级认知能力。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属于低级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级认知能力。分析和评价更多的是求真,更多的是批判性思维元素,创造更多的是求新求异,更多的是创造性思维元素。

训练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系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训练思维:内隐思维是外显的;外显思维的工具化;高效的思维自动化。

希望这篇详细的读书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思维导图。当然,我只是一个初学者,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还需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