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为什么要改名西藏?“西”“藏”从何而来?
今天我们都称西藏为西藏自治区西藏,但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西藏在古代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吐蕃。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她的亲戚是藏族首领松赞干布。
那么为什么今天把吐蕃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改成了西藏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范”在原名中的含义。这个词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个是当时的藏区人民以狩猎为主,所以居住分散。因此,当它们受到威胁或遇到猎物时,就会大声呼救。这种叫声被称为“番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吐蕃。
第二种说法是因为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人们把高原畜牧区称为牧区,把低地林业区称为农区,所以西藏介于两者之间,称为“范”。
那么吐蕃的“吐”字在藏语中就是“大”的意思。因为唐朝叫大唐,所以他们自称吐蕃。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大,又因为地处西部,毗邻青海湖,所以被称为“西海”,这就是西藏“西”字的来源。
至于“藏”字,在藏语中,青海等地区叫“安多”,昌都等地区叫“康”,康区人叫康巴。到了明朝,明朝人不再称藏区为“吐蕃”,因为汉语翻译的变化,藏区被简单地称为“西藏”。康熙年间,藏区正式改名为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