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剑在中西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多文明从青铜器时代就开始使用剑,但中西剑的发展一开始就不一样。中国的剑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世纪。
西洋剑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
图中男子手持希腊xiphos。
可见,或许是铸造技术的限制,剑的长度很短,只有二三十厘米左右。主要用法是刺,但是后期发展就大不一样了。从中国到春秋战国时期,剑的长度已经达到了60厘米左右,剑身也越来越重,主要的攻击方式也从刺变成了劈。
越王的名剑长度达到了56厘米。
而同时期的马其顿王朝的剑还是短的,因为此时的西方剑还是以刺为主。换句话说,传播文化是不可能的。中西剑的发展可以看做是相对独立的,但无论是中国的剑还是西方的剑,此时的剑都是现在的短剑。
长剑时代的到来,离不开冶金技术的发展。只有铸造工艺符合要求,材料的硬度、韧性、延展性达到一定程度,才必然带动工具的发展。
中国的话,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广泛使用。此时,韩国和楚国的名剑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此时剑的长度从80到140 cm不等。据说当时情况比较差的时候,秦王嬴政因为剑太长,一下子拔不出来,被荆轲追着跑,在宫廷里东奔西跑。
在西方,铁剑大概是在安息王朝时代普及的。长度通常为60至70厘米。名为斯帕塔的剑出现在罗马帝国晚期(这一时期君士坦丁堡出现了使用斯帕塔的贵族阶级斯帕塔利乌斯)。至此,长剑时代来临。
至此,中西剑在长剑之路上携手并进。至于后者,随着盔甲的发展和用途的分化,以及冶金技术和铸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剑的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
中国分棍棒剑、匕首、斩马剑等。,而西方国家也出现了双手剑、细剑、骑士剑等。,这个太复杂了,不多说了。
结论是中西剑的发展不是文化的传播,而是* * * *特点的结果。
先说剑的文化地位。作为战场上的武器,在中国,剑基本上只存在于早期的历史中,当时是青铜和铁混合使用,后来逐渐被刀取代。原因也很重要。剑的制造工艺复杂,入门困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剑成了权贵们的玩物,尤其是打造一把精致、重装饰的剑。
这个雕塑足够细致。
但在西方,剑作为主要武器一直活跃在战场上。至于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中西盔甲的演变,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就不细说了,简单说一下:
西方盔甲的变化:青铜盔甲(古希腊)→皮甲、环甲和鳞甲(罗马帝国)→锁子甲(法兰克帝国)→板甲(15世纪左右)→胸甲(16世纪)→无甲(拿破仑时代)。
中国的:皮甲、布甲、铜甲→锁子甲、鳞甲(南北朝、唐代)→纸甲(宋明)→棉甲(清代)。
为什么?有知乎网友说是因为中国冶炼技术不行。拜托,我看过明光铠甲,冷兵器时代的杰出代表。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中西方的战争规模不同。从宋朝开始,除了少数重装步兵,中国大部分步兵都没有盔甲,因为用盔甲保护爪牙的生命基本上是浪费资源。宋明两代甚至用简单易制的纸甲作为制式铠甲(虽然这种纸特别硬,就像皮革一样)。
西方战争规模都比较小,大部分都是5万人以下的战争。法国有4万人,已经是最大的大陆军,所以士兵的生命非常宝贵,欧洲的制甲技术也一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
废话一大堆,就是说中国的铠甲是一整块的,用剑不如用剑。用剑容易弹开或损伤剑,用剑砍?那你还不如用刀,成本更简单。但由于欧洲铸造工艺不完善,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能够制造出一整块金属板,所以一直是鳞片或者锁子甲。它的弱点是金属板连接的地方。这些地方用绳子或者皮子连接起来,刺剑很容易刺进去,不会被弹开。所以剑在欧洲战场上从未衰落,逐渐成为武力的象征,经常佩戴以示地位和武力。众所周知,在火器时期,剑的文化地位逐渐被手杖所取代,但手杖剑这种集礼仪和防身于一体的时尚物品仍然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