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一学生走进历史学习的大门

老师宣讲:郑蕴侠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在《中国的技术与思想》一书中感慨地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而是历史。”自孔子编纂《尚书》、《春秋》并教导弟子以来,中国就有了系统的历史教育。直到明清时期,历史的研究和教育从未中断。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对于我们民族心理和精神的形成,对于我们民族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人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维系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一脉相承。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做到从古到今不间断的文明?历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结。它记录了人类不断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源源不断地被书写下去。人类的一切辉煌成就,都根植于过去历史成果的积累。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历史课承担着奠定这一基石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尽快走进历史学习的大门,找到历史学习的金钥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历史的学习是中学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如何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历史学习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根据今年初一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也一定是一个只能跳着摘的“桃子”。比如这个学期,借助学校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讲历史故事的论坛。我们会把演讲改成讲故事,让同学们结合即将学到的或课后收集的故事,在平台上讲故事。这学期每个学生都试着在舞台上讲故事。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搜索选材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勇气,尤其是让学生第一次尝到了做“小故事人”的滋味,心中一定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再比如课前在绪论中设置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惊讶和怀疑也是兴趣的来源。只有当学生对某个现象感到惊讶和质疑时,他们才愿意去探索。比如学习《祖国古代人类》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链:人是猴子变的吗?人和猿有什么区别?人是动物吗?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谁是中国最早的居民?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你住在哪里?假设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宝藏”。把学生放在“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去历史的隧道里去寻宝。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示,学生不断发现,带着成功的喜悦继续前进。第二,语言要生动。北师大叶教授认为,在学习方法上,无论是主动接受学习还是引导发现学习,都离不开老师的教;从历史知识的传播方式来看,听课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也离不开历史教师的积极教学。如果教师能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是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最大法宝。聂友利教授也说过:“历史必须讲故事,没有故事就不是历史”。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老师袁腾飞,以其生动幽默的讲课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被称为“史上最好的历史老师”,充分说明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老师。所以,在历史课上,我遵循这些原则。我应该谈论它,我应该更多地谈论它。尽可能生动地讲述故事,详细讲解,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第三,采用更直观的教学。从思维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今年,我校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基本到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加现代化和广阔的天地。下半学期以来,我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每节新课制作一个历史教学课件,在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中插入一到两个再现历史场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我在讲造纸术的时候,用多媒体课件和直观的示意图,及时插入讲解、解释和图片描述,图文并茂。既让学生对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工艺有了生动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发明纸,造纸的复杂性,蔡后纸的优点,以及造纸发明和传播的意义。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积极的理性思维,还能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第四,大胆组织学生活动,活动形式要设计得新颖、有趣、有效,力求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某一事物或形式的热爱和专注不能持久,所以长期使用同一种活动形式会导致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初一学生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各种能力尤其是与抽象思维相关的能力亟待培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一年级的历史课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学生活动形式:1,“会说话”的活动,如演讲、辩论、讲历史小故事等。比如《走向盛唐》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盛唐的繁华,可以设计一个演讲活动“谈谈盛唐的繁华”;“明清反侵略斗争”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设计一个演讲活动“民族英雄的爱国之魂”。2.“动手”活动,如手工制作物品、绘制电路图、绘制历史事件年表等。如“张骞出使西域”,重点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过程和路线,要求学生画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难点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制作和使用,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印章,完成班级签名文件,选择最好的自制印章;“辽宋西夏金并存”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几个朝代的更替过程,让学生绘制历史事件的图表,鼓励他们创新图表形式;第五,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学的学习要求和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同学小学成绩很优秀,但在初一的转折关头因为过渡不好,成绩大幅下滑,反而上升了。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十分必要。1,让学生多回答问题。每堂课都有问题,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回答。如果问题是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会无所适从。比如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比较才能回答。但学生的回答是不加判断和选择地照抄课文,反映出学生的答题水平比较低。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问题的含义,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学生在回答中多回答一个点,形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让学生学会制作重大事件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做一个大事年表,可以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3.考前注意复习。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从而起到鼓励的作用。俗话说“到了最后关头不好磨刀霍霍”,学生很少复习历史课。所以在考前两周,老师要加强检查和辅导,督促学生把握好,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调动了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曾经和一个家长交流过,他告诉我,我买了一套《明朝那些事》,一共七本,忙的时候只看了一本。孩子周日已经读了六本书了,我还在和他保持沟通。我听了之后觉得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