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养鸡:“长明鸡”最盛行,斗鸡盛行于唐代。

春节前后,各种关于“鸡”的文章铺天盖地,但大多以“鸡文化”为主。比如为什么叫“五德之鸟”?为什么叫“时间鸟”?为什么说它代表好运,可以拯救房屋,驱邪避邪?但关于古人如何养鸡及其习俗等方面的记述却很少。

古人为什么要扎鸡腿?

岳爵书:“娄门外有鸡市,故吴王养鸡。”

鸡是由野生品种进化成家禽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就已经有人养鸡了。古人是怎么养鸡的?学术界从“鸡”字的结构中找到了线索。

目前使用的“鸡”字是简化字,传统的“鸡”字有两种写法,右边可以写成“鸟”或“卫”。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早期古人驯养的鸡尾巴长短不一。“鸟”和“卫”都是鸟,两个字同源。区别就是尾部的区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魏是“鸟的短尾的总称。”这种短尾鸡更像母鸡。

传统鸡字的左边是“Xi”。“Xi”一词由“爪”和“上下重叠”组成。从甲骨文的角度来看,“爪”是手的形状,“爪”是用绳子绑着的女奴。从这种原始的字形结构分析,早期的古人是用绳子把鸡腿或者脖子绑起来,扣起来养的。这样,鸡就飞不起来了。久而久之,能飞走的野鸡(雉鸡)就成了家养的鸡。这种“绑鸡腿”的方法是古代最常见的养鸡方法之一。

甲骨文发现的“鸡”字,右边变了,左边一直是“牵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养鸡已经很普遍了。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说:“邻里相视,鸡犬之声相闻。”这期间还出现了专门的养鸡场。《越绝书》记载:“娄门外有鸡市,留鸡,请李维持,往县城二十里。”这里的“冀北市场”是吴家的专用鸡场。

后来,散养和圈养成为古代养鸡的主要方式。金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刘邦称帝后,把父亲从徐州丰县老家接到首都长安,但父亲不习惯,就新建了一座凤城,和老家一样,还带了老家养的鸡,叫做“让狗、羊、鸡鸭去童土争家”。可见,鸡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开始饲养了。

汉代积极鼓励农民饲养畜禽。据《汉书·龚遂传》记载,汉高祖宣帝的官员龚遂来到山东蒂奇时,看到当地不重视农牧业,下令每户农民种桑种韭,养猪养鸡,其中母猪2头,鸡5只。汉代也有职业养鸡人。据刘向《神仙传》记载,住在尸乡北山脚下的洛阳人祝鸡翁,“鸡养了一百多年,有一千多只。”有学者认为,朱基翁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养鸡人。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劝文综筑鸡门》一诗中,这样描写他家养的鸡:“奴才杀了青竹,挡住了青竹。墙的东边有个缺口,可以建个高栅栏。”因为圈养比散养更有利于环境卫生,杜甫让大儿子修鸡栏,不让鸡飞来飞去:“把笼子编在里面,这样就扔不进去了。”疏室苦,远方还脏。"

古人烫鸡拔毛(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砖像部分,绘)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斗鸡图”中,两只鸡昂首瞪眼,踢腿张口,尾羽翘起,相视而战。

古人最喜欢吃什么样的鸡?

《岭外答》:“一鸡直,一银二”

先秦时期,中国各地养鸡的情况就已有记载。据《值日方氏家》一文所载夏关,东部青州,包括鲁南、苏北,“其畜宜鸡犬,其谷宜稻麦”。

古人养了很多种鸡。《齐·姚敏书》引用广智的话说:“鸡分三种:髯鸡、五指鸡、金鸡、反翅鸡。”从流行程度来说,古人爱养的鸡有几种——

一个是鹳。据中国养禽史记载,这种鸡是古代著名的斗鸡品种,产于山东。尔雅曰:“鸡为最大者,蜀为最大者”,“鸡为鹳须三尺”。对此,《晋国谱》注:“阳沟巨鹳,古为好鸡。”这里说的蜀地是在山东,不是四川。一个叫阳沟的地方最有名的是鹳。

另一个是“长歌鸡”。这只鸡因擅长打鸣而得名。它报时特别准,乌鸦也特别长。《齐姚敏蜀养鸡》引自汉代说:“吴中送鸡一只,鸡鸣长,比一般鸡长一倍。”古人把它当鸟养,用来报时。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长尾鸡。《老汉义》说:“汝南(今河南)有一只鸡。”据宋·范成大《桂于海智恒》:“长命鸡,一种高大常见的鸡,鸣声悠长,终日啼叫,生于潭州河(今南宁市)山洞中。”昌明鸡是当今越南最有名的鸡。

越南昌明鸡又名“潮鸡”,“九镇县产昌明鸡”。“九镇郡”是汉武帝六年所设,位于今越南庆化境内。这种鸡在南朝陈固王业编的地理志中也有提及:“石峰县有鸡,雄长而清,如逢潮吹号角而鸣,故称潮鸡。”石峰县唐代属安南都督管辖,也在今天越南清化境内。越南昌明鸡是西汉时赠送给中原的。据《西京杂记》:“我当了皇帝,交趾(越南)越来越多的献上昌明鸡。如果你等早上的鸡,你会错过的。长命鸡不尽,擅远战。”

在擅长打鸣的鸡中,金脚白鸡也很有名。唐代欧阳询主编的《文艺报》引用广智的话说:“有一只金鸡、一把金胡子的人,好打架,是国家给的。”并州是古九州之一,今山西太原属于并州。

昌明鸡的价格比普通鸡高很多。南宋周曲飞《答脊外兽门》中的《长命鸡》一文说:“长命鸡出南诏,一鸡直,一银二。形状又短又大,羽毛很有光泽,声音又圆又长。”长歌鸡不仅善于啼叫,而且好斗,所以古人也会把它当斗鸡养。

在古人饲养的名贵鸡中,还有一种“长尾鸡”,是古代皇室喜欢饲养的观赏珍禽。长尾鸡起源于朝鲜一个叫鸡林的地方,汉代向中原进贡。《东汉列传》记载:“马汉有长尾鸡,尾长五尺。”成都天惠汉墓出土了长尾鸡石像和斗鸡陶俑。不幸的是,长尾鸡灭绝了。

另外,乌骨鸡也是现代的珍贵品种,也是古人喜欢养的一种鸡。与鹳、长尾鸡、长尾鸡不同,乌骨鸡受到公鸡的青睐,母鸡是最好的,尤其是一只白毛乌骨鸡。乌骨鸡药食价值高,深受中医青睐。《本草纲目·禽部》说:“黑发黑骨者,黑发黑骨者,黑发黑骨者,但舌黑者,皆有血有肉,不如用药。”中药“乌鸡白凤丸”是古人发明的。古人养乌骨鸡是相当普遍的。唐代诗人杜甫为了治好自己的老年风湿病,在家中圈养乌鸡:“风越传,蛋越吃。”

为什么古人更喜欢养公鸡?

《斗鸡颂》:“坐戏长宴,斗鸡闻满屋。”

宋代农民养鸡图中养斗鸡(重庆大足石雕)。

据史料记载,鸡最典型的用途是报时和斗鸡,这是母鸡所没有的。斗鸡又称“打鸡”,历史悠久。据《列子·黄帝》记载,“嵇荀子为养斗鸡。10号他问:鸡会打架吗?”经过40天的训练,这些鸡“看起来像木头鸡”,其他鸡都不敢打,于是有了成语“呆若木鸡”。

斗鸡的各种招数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左公二十五年》记载:嵇与翟斗鸡,嵇为其鸡披上一层上皮甲,翟为其鸡披上金属爪。有的甚至是偷偷摸摸的作弊,比如鸡怕黄鼠狼(浣熊),有的人涂黄鼠狼的油脂让对手胆怯。《庄子·一篇》说:“羊沟里的鸡...然而,那些以数搏人者,以浣熊膏涂头。”

到了秦汉时期,斗鸡活动更加活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博Xi驰骋,斗鸡走狗”。刘邦的父亲爱玩斗鸡,《西京杂记》称他:“斗鸡好玩。”那时候有钱人花很多钱养好斗的公鸡。《西京杂记》也指出:汉初鲁公王刘玉,喜好斗鸡、鸭、鹅、野鹅,还饲养其他珍禽异兽,“费二千石”,相当于当时一年的俸禄。

斗鸡的习俗在古代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曹植为此写了一首《斗鸡颂》,描写了当年斗鸡和看斗鸡的情形:“坐在戏台上长宴,斗鸡闻满屋;狼群在坠落,它的翅膀在飞翔……”

斗鸡在唐代更加流行,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欢斗鸡。据陈洪祖《东城老父亲传》“玄宗在官时,赏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即位。他在两宫之间设养鸡场,在养鸡场里养了上千只长安公鸡,金毛、金距、高冠、高尾,并从六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子弟来训练,教他们饲养。“因为皇帝喜欢,所以大家都跟着学。”国王,贵族家庭,外戚,公主,侯家破产,市鸡买单。“除了有权有势的,老百姓也喜欢斗鸡:“各城男女做鸡,穷人做假鸡。“在唐朝,斗鸡也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方法被推广到军队,人们认为斗鸡可以激发士兵的斗志。

因为斗鸡兴盛,古代的公鸡自然比现代的更受宠,比母鸡更值钱。比如在唐朝的东都洛阳,历代的人都喜欢斗鸡,每家都养三五十只公鸡。公鸡比母鸡贵得多,有的亩地只能换一只斗鸡。

最后,在古代,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都养一只公鸡。除了晨啼和交配,古人还认为公鸡可以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