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讲红楼:鲍芹怀古解惑(上)
一、赤壁怀旧
赤壁沉,水不流,名空。
很台很冷,无限的灵魂在里面游走。
东汉末年,湖北赤壁发生了一场大战。为三国时期南北对峙、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火烧赤壁成就了周瑜、诸葛亮等众多乱世英雄。
《赤壁之战》还引用了北宋末年大文学家、历史学家苏东坡的话,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赤壁之战中出现的末世英雄和千年后作词的苏东坡,是历史变迁、人生变迁之时的英雄。
此时,苏大师被贬湖北黄州,因政治打击和同僚诬陷,险些丧命。黄州赤壁,本来就不是三国战场的赤壁。苏轼故意把黄州赤壁和三国战场赤壁联系起来。他坐在河边,对着月亮喝了一杯,觉得和周郎在一起的生活就像一场梦。而薛宝琴则把自己比作苏东坡,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从鲍芹谜一样的诗的含义来看,她对三国英雄的功绩持一种近乎否定的态度。所谓“恨台一炬寒”,就是说这种历史变革从根本上说是整个中国的灾难。以空船无限魂的名义出行,是对他们所谓历史功绩的否定和惋惜。最后,这只是一个梦。
然而,薛宝琴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就像她唱红梅的悼词,把历史重新审视到人文主义的高度和生命的终极意义,不在乎英雄的谁胜谁负。鲍芹的诗歌境界略高于苏大学,从而为她的十首怀古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交叉脚趾,回忆过去
青铜铸金钹振纪纲,声传海外,传到荣强。
马援自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铁笛对卵巢只字未提。
交叉你的脚趾,今天的越南河内。汉唐时期的河内只是中国南方的一个边政。王波的父亲是初唐时期的一位修道士。王波作为李习安太子倒台的客人被驱逐出长安城。王波访父途经南昌时,写下了不朽的《王腾亭序》。
不要说太多。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交趾之战,主要是汉唐末;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晚唐的唐懿宗时期。即将衰落的唐朝与南方的一个小叛乱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消耗战。
可怜的唐懿宗·崔莉,像历史动荡时期的许多末代皇帝一样,是一个以扭转乾坤为使命的皇帝。唐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诗的前两句大致指的是:有一位将军,吞山河平定天下,治军适度出色,征服蛮夷,声名大噪。
诗的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好像和唐朝没什么关系,追溯到前汉的两位领主和名人。一个是东汉初年为刘秀定天下的大将马援,一个是西汉初年帮助刘邦建立王朝的军事家张亮。
,即马;历史上叫富博将军,陕西兴平人。生活在汉朝交替时期的马援,深受西汉末年谋反大臣王莽的器重,又受到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赐。马援多次平定边境的混乱局面;其中之一是东汉政权和娇娇反叛政权之间的战斗,马援对此作出了贡献。
子房,即张亮,西汉三杰之一。也就是劝诫文章《桥上三步》里那个踌躇满志、彬彬有礼、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和陕西有许多关于张亮的遗迹,包括在我家乡附近的一个小地区的三处。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考试。这些现象正好回应了李纨后来对宝琴的谜诗的评论。
张亮曾经“遥控”陕南汉中,帮助刘邦扬名于世。张亮的祖籍已无法考证。据说他是先秦时期韩国的贵族青年。因为亡国之仇,年轻时血气方刚的张亮曾经贿赂江湖侠客,试图用大锤杀死秦始皇,落荒而逃。张亮的雄心壮志得到了历史学家和作家的赞扬。陈元富友诗赞曰:
一击车壮胆,祖龙国已惊。
十二金人怎么样,地球上还有铁没卖出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怕六国报复,就把天下兵器收集起来,铸成十二个铁人,竖立在咸阳秦国人民广场。然而,秦始皇的千代梦并没有实现。先是被张亮一锤定音,再是刘向挑起事端,让十二金人之举成为历史笑话。
张亮杀秦始皇失败后,走上了依靠武装反秦的道路。后来认识了刘邦,最后帮他成就了霸业。
鲍芹引用了马援和张亮的典故,其中包含一些对他们的钦佩,但不是全部。马援,张亮,还有赤壁第一首怀古诗里的三国英雄,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政治局势动荡的历史变革时代。
但他们也是不同的:马援、周瑜、诸葛亮等。都是献出生命和死亡的英雄,而张亮不同。
虽然张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他在刘邦成功后逃离了隐居生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神秘的猜想。当然,张亮退休是为了保命。因此,后世各种各样的人似乎都很崇拜张亮。
所以铁笛不烦说卵巢。所谓铁笛,就是神仙笛,意在长久。笛子,一种乐器,有赞美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们不厌其烦地赞美张亮最后的逃亡选择。
但宝琴也讽刺了人们对张亮的不断赞美。张亮看透了皇帝专制的虎狼本性,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韩信的悲惨命运,让后世的人们对张亮选择逃跑的行为佩服和佩服。
认为:与这一结果相比,前期帮助刘灭秦的行为,不过是为自己“秦灭韩”的个人复仇;既然刘邦的专制和秦始皇的专制没有区别,为什么还要锤打秦始皇,还要继续帮刘灭秦?而且不管是秦朝还是汉朝,对整个世界有什么好处?
总之,张亮的逃亡和人们对张亮逃亡的不断赞美,与鲍芹在《符宏梅与雪颂》对联中所表达的爱情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鲍芹的《追忆似水年华》诗,表现了后世人们对张亮不断赞美的困惑:只看到了逃避的所谓聪明和好处,却没有看到皇帝专制吃人的本质。
说铁笛没有卵巢的毛病是点睛之笔,这是对张亮的质疑和讽刺,也是对迷茫世界的嘲讽和觉醒。同时指出世人看不透:张亮的逃跑是皇帝专制杀人吃人的根源。
三、中山怀旧
名利曾经陪伴过你,无缘无故被召唤到这个世界。
涉入难止,不怪别人嘲笑。
中山,今天的南京紫金山;南京的代名词。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明前期和南明时期弘光政权的故都。历史事件太多了。具体参考真的很难猜。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古文观止中记载了一篇六朝古文:孔的《北山译》,其中就有关于钟山的信息。南宋张敦义《六朝事迹汇编》说:
文帝在中山西岩下建了一个房间,叫隐馆。到了周琦清军,我还在中山西路设了一个僻静的房子,休息一会儿后我就回来了。到了后周,《篇》作为海盐令出版,孔写《北山》加以嘲讽。这篇文献中记载的文帝是南北朝时期刘崧政权的宋文帝·刘义隆。
东晋刘崧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建都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周青,字颜伦,汝南人,其生平见于《南齐书》。他做了一辈子官,从来没有秘密回来过。他住在中山,那是他在北京工作时用来度假的地方。
孔写的是一篇讽喻游戏的文章。认为单玲斥责周勇是以讽刺当时隐士贪图官位的虚伪为基调,未必有事实根据。也就是说,周青的谴责是毫无根据的。但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上,由于新政的骄横、丧德、屈辱,大多数隐士都过着隐居的生活。
引用这两篇文献,是因为早有红学家推测该诗与李纨的原型,即曹勇的妻子马史有关,可供参考。如果是,贾宝玉或者曹雪芹的童年原型就是书中的贾兰。当然这样会越来越乱。但也有学者说曹雪芹是马的遗腹子。这样更流畅,但也会和书产生相应的矛盾。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不如以史为鉴。我想:宝琴的谜语讲的是宋文帝和刘义隆的故事。南北朝初,宋武帝武帝在南京建立了刘崧政权,东征和西征,扩大疆域,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巩固刘崧政权奠定了基础。
武帝病逝。由于刘玉鑫逸夫,也就是宋少帝的无能,刘宋大臣们擅自废黜了宋少帝,欢迎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回京继位,刘义隆就是宋文帝。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诗中的第二句,平白无故写给世人的。
宋文帝和刘义隆即位后,一方面忙于绥靖政治和征伐,但绝不能容忍专断大事的大臣;所以他后来杀了那些把自己立为皇帝的臣子。
另一方面,他笼络政敌;他在任时大力开发经营江南,创造了被称为元嘉之治的平定局面。然而,宋文帝在北伐的任命中失败了,因为他杀了一个忠诚而奸诈的好部长。此后,刘宋的国力逐渐衰落。
后来因为密谋废黜太子,因走漏消息不慎被太子杀害。这两个错误受到了历史学家的批评和嘲讽。不要抱怨诗最后一句嘲讽的频率,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如何,鲍芹的这首谜一样的诗也与朝代更迭的乱世有关。其中的人物,无论是南朝的宋武帝刘宋,还是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都曾是胸怀大志的君王,但最终都因为轮回的专制法则而成为历史的笑柄。
一千多年后的《红楼梦》时代,刘宋的历史故事又在南京上演,也就是南明的弘光政权;从此中国陷入南明,如同南北朝一样,南方人民饱受战乱四十余年。回顾中国分合合的历史,最后两句话也可以解释。
有人推测答案是摆钟,表示刘宋政局摇摆不定;与宋文帝相比,他的政治态度摇摆不定。这种解释似乎有些牵强。还有人猜测谜底是皮影戏或木偶。从诗的表面意思来看,基本可以自我圆融。所以,关注历史的感受是有意义的。如果盲目猜测,是不会有结果的。
第四,淮阴怀旧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处合棺时。
发消息就不要轻慢,一顿饭之恩就知道了。
这首诗中的历史人物是韩信,他是一位与张亮、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将军。韩信早年和项梁一起起兵反秦。此人原是帐下都督,名知。
捧吴极的是小官,相当于霸王帅帐前的禁卫队长;营级干部。韩信一直无法重用项羽,比较郁闷。
在鸿门宴上,张亮偶然发现韩信是个将军,偷偷给他写了介绍信和信物,让他有机会去汉中找刘邦做工作。
这里顺便强调几个历史概念:鸿门宴之后,项羽与世人团聚;他自称为西楚霸王。据说他烧了阿房宫,把从咸阳掠夺的金银财宝和大批美女带回彭城老家寻欢作乐。他让刘邦去汉中做汉王。告诉张亮去河北侍奉朝鲜国王。目的是为了瓜分刘邦的权力。
韩信带着张亮的书信和信物,偷偷离开项羽,到汉中刘邦帐下找了一份工作。然而,由于他的傲慢的气质,他没有显示张亮的信件和信物给刘邦。所以韩信未必会被刘邦重用。刘邦只给了韩相当于仓库管理员的小职位,叫司库。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萧何赞助,韩信成了后勤部费用管理总监的小官。
几次去汉中,韩信心烦意乱,跑了。萧何闻讯赶来追赶,追回给刘邦。
刘邦对逃跑的官员一直很生气,就亲自审问。韩信把张亮举荐的事说了一遍,并呈上书信和信物。
刘邦喜出望外,与他沟通了一夜,叹为时已晚;从此听韩信的话,封他为将军。至今,在汉中程楠还有一座刘邦的祀坛,在这里刘邦授予了韩信将军的印章。
后来证明,直到西汉建立,韩信的贡献可以和张亮、萧何相提并论,所以被称为西汉三国开国,历史上被称为汉朝三杰。韩信促成了高震。
刘邦死后,被吕后的裙带关系陷害谋杀,留下了一个奇怪的历史冤案。近代民国将军朱绍周写了一首诗,感叹道:
不负孤胆忠义,未央宫剑冷。
今天的沛公帝国工业在哪里?还不如韩信的将军坛。
韩信,江苏淮阴人。他投奔刘邦后,一生建立了许多荣誉,排名齐王。西汉开国后,任命淮阴侯。但是在他发展之前,他很坏,很尴尬。
韩信落魄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就是说他,诗的第一句,要防备恶犬欺辱。就连韩信也经常饿肚子,有一次被一个老嬷嬷可怜兮兮地赏赐,那是诗里一顿饭的恩情。
韩信是一个生活在乱世末年的英雄,处在历史变革的时代,处在改朝换代的时代。他为高震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刘邦夫妇谋杀。
究其根源,韩信是一个典型的皇帝极权统治的受害者:他年轻时饱受乱世之苦,几乎吃不饱饭。虽然成年后成为在和平与混乱中建立政府的英雄,但他会死在新一轮皇帝独裁的屠刀下。乱世中国不请自来英雄的命运就这样结束了。未完待续。
唐都浪子回头的《郎洪硕楼》:论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