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逐步减少城乡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文化站、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完善和稳定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壮大农村产业,增加设施,改善环境,让农民和城镇居民平等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一村一规划。要根据农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农民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尊重自然之美,注重个体之美,营造整体之美,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定位,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田园风貌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特色上下功夫,走出美丽乡村的分化之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级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规划落到实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项一项工作”,严控拆建,避免一村一片。

3、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减少土地粗放使用,避免土地利用浪费。引导农村住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聚集,向农民推荐节地型建筑单元,实现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占用量,实现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乱占滥占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倾听农民的声音,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图片展览、广告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让每家每户都能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好处,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由各村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美丽乡村规划成为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望。美丽乡村建设要听取并积极吸纳农民意见,让农民自己选择、自己决策、自己创业、自己经营,推动美丽乡村规划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规划实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5.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住宅建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和危房改造,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农村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保要求,切实改变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农村住宅粗放建设模式,确保农村住宅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建设质量稳步提升,跳出建新房不见新村、新农村的怪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巩固产业支撑,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民组织作用,引导农民依托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型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吃、住、行,增加农民收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项目管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壮大农村产业,增强农民增收后劲。

7.加强村庄整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重点抓好交通线、河沟、村院、民居的绿化美化。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工程,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垃圾收集点、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8.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要加大对地域风情、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力度,加大对古民居、古农具、古树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农村的文化内涵。针对新农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演出、电影、广播、电视、书报、棋牌、乒乓球等室内文体活动,篮球、排球等室外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农村赌博迷信,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9.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要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管理,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由过去浮在表面向沉在下面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做到需要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服务,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建立农村多元化调解机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治安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在农村开展普法活动,采取法律讲座、案例、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加强重点群体管理,提高法治美丽乡村管理水平。

10.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部门权责关系,引导农民参与乡镇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建立财权事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级组织运行经费,提高村干部报酬,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能力。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加大财政奖补投入,加强财政奖补管理,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