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近代史
据《南海县志》记载,南海郡建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建立于隋文帝(590年)10年,属广州府。南海被称为广东的“首都县”。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在南海县季华乡塔坡岗上,出土了东晋印度僧人讲经的三尊青铜佛像。从此,季华乡被命名为“佛山”。佛山逐渐成为珠三角的宗教中心,所以又叫“禅城”。明清时期,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当时全国商品集散地北有北京,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并称“四大集”。清代广州、佛山、顺德陈村、东莞石龙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镇”,原名“省、佛、陈、龙”。佛山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居南海庙宇之首,故称“祖庙”。真武,道教的治水之神,历代生活在水网地区的佛山人都很敬重。建筑装饰融合了岭南三雕两雕(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雕)的艺术精髓,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的殿堂”、“岭南建筑艺术的殿堂”。1996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佛山市禅城区选举祠堂李东华、南丰古灶、梁园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石湾镇街、李咏村、罗南村入选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东华巷原名“吴恙街”,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是佛山保存最完整的典型清代街区,是研究佛山地方历史、建筑历史、生活习俗的不可多得的资料。2001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公祠原为佛山著名中成药“黄香花如意油”创始人黄的祖庙。是禅城区现存最大的祠堂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东粤剧博物馆旧址。佛山孔庙,原名尊孔会,由戴鸿辉等一批尊孔士绅于清三年(1911)修建。这是一个纪念孔子的小型场所。现存的嵌在孔庙内的孔庙碑石刻,原是李克琼的《七十二窗楼》收藏。西樵山书院在明代盛极一时,在清代盛极一时。明郑德以后,山上有四所书院,即云谷书院、大可书院、石泉书院和四峰书院。清代南海西樵有三所书院,分别是三湖书院、云溪书院和云英书院。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有6个项目入选,包括舞狮、广东粤剧(合并)、龙舟说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合并)、石湾陶艺。粤剧有云:“无八和,先有吉祥;无吉庆,先有琼花。”琼花会馆是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成立于明末佛山大箕尾。红船是清代粤剧团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演员的落脚之地。因为船身涂成红色,所以叫“红船”,所以粤剧演员都叫“红船的孩子”。木鱼歌是以佛山为中心,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明清时期流行,木鱼歌的歌本叫木鱼书。乾隆年间,龙舟歌是在木鱼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嘉庆末木鱼歌、龙舟歌衍生出南音。木鱼、龙舟、南音是粤剧、粤剧形成和发展的本土元素。清代光绪以前,木鱼书在佛山、东莞出版,民国以后逐渐转向广州、香港。佛山出版木鱼书的书店有:秦湘馆、金文堂、天宝楼等。“佛山秋色”是佛山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形式,“秋色”意为秋收景色。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浮色、风景七大类。1982在佛山市政府的主持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秋季活动。佛山是广东音乐的摇篮。上世纪三七十年代,广东音乐在佛山兴盛,名家辈出。粤曲“四大天王”之一的何,音乐世家中的杨荣耀、杨、杨,均出自佛山,杨的《织虹》更是风靡全国,享誉海内外。佛山剪纸在明代已经大量产生于专门的行业,主要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别。既有粗犷、豪放、简约的风格,又有精致、细腻、奢华的特点。郭沫若先生曾赞叹:“一剪妙,美在民间不朽。”清代,洪家拳、刘佳拳、蔡佳拳、李佳拳、墨家拳并称为“广东五大名拳”。佛山鸿盛阁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原名“佛山蔡丽佛阁”。光绪初年,蔡李佛拳创始人陈翔的弟子张炎(字弘生)被任命为馆长,改名弘生堂,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武术学校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武术组织之一。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相传,舞狮起源于明朝初年。佛山醒狮、捆绑技法采用拟人化装饰手法,红脸白胡子称为“关公面”,黑脸黑胡子称为“张飞面”,黄脸白胡子称为“刘备面”。佛山年画包括门神和偶像的图片,统称为年画。工笔原画有三种,木板套印,工笔套印。明清时期,佛山木版年画的制作进入高峰期,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并称“四大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佛山剪纸、铜雕金花、木雕等传统技艺。大多是用红、绿、黄、黑木刻套印,也有一部分是用设色、勾金、银画等技法表现的。其中,门神画的显著特点是采用佛山著名特产“朱茵”制成的红丹作为底色,强烈而丰富,被誉为“万年红”。2003年3月,国家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广东佛山木版年画、雷州佛山剪纸、石狗等3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抢救保护试点项目。顺德农村有一项传统活动,抬着精致的木柜,边走边放音乐,非常热闹。这种演奏方式叫八音锣鼓柜演奏。历史上佛山最著名的工业是纺织、陶瓷、铸造和中药。佛山药业素有“岭南中药发祥地”、“广东中药之乡”的美誉,名品众多,如梁的“万英保龙丸”、“风行的药酒”、“敬修堂的乌鸡白凤丸”、“梁采信的大爹酒”、“陈李济的苏合丸”、“马白”等。顺德名优特产祥云纱,是中国历史上价格不菲的面料,被海内外人士誉为“黑色璀璨明珠”。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顺德人梁培基第一个把西医变成了中药,制成了中国常用的药膏、药丸、散剂,开创了制药的新天地。1908年,黄连老中医阮开设“华天宝”药店,是顺德最早的中成药厂。顺德经济发达,其黄连风炉、大良梳、顺德刺绣在岭南都很有名。此外,妇女和儿童可以在马岗、容桂、顺德制作雕版藏书票,甚至江苏商人也在广东定做。《炒桩满金银》中炒桩的产地是顺德龙江。1873年,陈启元在其故居南海西樵建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吉昌隆缫丝厂。陈启元擅长微笔,一粒米上能写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有一种顺德美食,是用面粉混合猪油、南奶、糖等配料做成的,看起来像一只金色的蝴蝶。这种美味叫做大梁跳沙。“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桑叶肥蚕,蚕茧丰”,桑、蚕、鱼循环利用,相互促进,维护生态平衡环境。是世界上罕见的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是桑基鱼塘的养殖模式。西樵山特产:佛手、吴韵茶、无督螺(下)、马蹄蟹(炒马蹄蟹鱼)、西樵派、方竹。佛山浓厚的陶瓷文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陶瓷艺术人才。这七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分别是:刘川、庄稼地、、廖洪标、、、黄;这四位中国陶瓷艺术家分别是刘冰、霍、、钟汝荣。“粉岭王”尹子维出生在顺德。著名小提琴家、粤曲作曲家,粤曲“四大天王”之一。叶文是佛山的咏春拳大师,他为海外咏春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儿子叶准、叶正和他的弟子李小龙、黄淳梁、徐尚田、梁翔不仅在港澳台地区传播咏春,而且在世界各地传播咏春的种子。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吴是佛山人,其作品常被称为《我是佛山人》。吴荣光是清代嘉庆四年的一个秀才。他在福建任政治特使,在湖南任总督。业余时间潜心书画,研究金石学,爱好收藏欣赏。晚年在佛山大树堂府建“赠书楼”,收藏嘉庆皇帝赠的善本。自隋唐以来,广东共有九位文学状元。其中五个是佛山人。他们是:简、、伦、黄和梁。佛山历史上的两位武状元分别是:朱克真,明朝崇祯元年(1628)顺德人;姚大宁,清嘉庆四年南海人(1799)。佛山祠堂三门前的一幅对联“凤形三出,龙势生穴”,是明朝崇祯年间重臣李所写。他是佛山人。曲世祖是南宋末年顺德人。他的《三字经》是宋元以来社会上最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清代顺德兵部侍郎文热心家乡事业,其中筹建桑园卫基金受益最大,被南海、顺德民众誉为“功德无量”。叶淑华是顺德女天文学家,她用自己的名字给新发现的行星命名。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入团。历任国民政府秘书长、海外部部长、铁道部部长。他是顺德出生的铁路青年旅舍。中国武术世界闻名。顺德出了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武术明星。他创立了著名的截拳道。武打明星是李小龙。“岭南发动机轴是第一款”。薛广森,顺德龙江人,1915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国产柴油机。邹岐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也是南海的先驱。邹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吸收外国科学知识,融会中西,研究天文学、测量学、力学、光学、数学和仪器设计制造,留下了许多著作和仪器。道光二十四年(1844),邹研制出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第一台照相机。南海历史上有四位宰相:叶青,南宋延丰、大埔、大历人;明化平洲石人梁楚;方显福,明朝嘉靖丹灶邓亮乡人;以及清代光绪西樵大同戴宏慈。戴宏慈是南海西樵人。生于咸丰三年三月(1853)。官至礼部尚书、法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清代出国考察政治的五位大臣之一,也是清代二百多年以来广东唯一一位乘军机入相的大臣。1905年间,清政府派载泽、戴宏慈、端方五大臣出国学习政治,史称“五大臣出国”。武林高手黄飞鸿,南海西樵岭西洲村人。香港启德机场的创始人之一是何琦,南海西樵人。1913,陈艳,南海叠角人,赴马尼拉参加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得跳远冠军,成为中国多次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夺金的第一人。民国第一任南海县令陆鄂生是一位先进而卓越的办报大师。曾创办《群报》、《20世纪军事类全国性旬报》、《田敏日报》。农历正月十六,佛山人有“扶贫济困”的习俗。为了祈祷“行有助于经济,不会有倒闭。”以前珠三角有三大著名景点,佛山秋色,番禺沙湾浮色,顺德大良鱼灯。顺德的烹饪一直享有很高的荣誉。俗话说“吃在广州,做在凤城。顺德曾经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女人们扎一个发髻,发誓不嫁。这种社会现象被称为女性自我修饰。顺德丝绸业衰落时,一些自梳女去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做管家谋生。她们擅长做家务,照顾孩子,擅长烹饪。在顺德,人们习惯称她们为“马姐”。在古代顺德祠堂,祭祀活动结束后,通常会在祠堂内分发猪肉。一般大家都看到了,有的地方只分发给男性。60岁以上的人可以得到双份,俗称“太岁猪肉”。贴门神是佛山的传统习俗。重要的是门神的脸一定要对着,不能误贴成背对背。否则会被骂“贴错门神”,家里不得安宁。”冬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佛山的传统习俗是,家家户户都要在冬季至日时,宰杀鸡鸭,准备酒、肉、水果、糕点、汤圆祭祖,所以有“冬季至日(冬季)是大过年”的说法。顺德舞龙氛围浓厚。明末顺德籍状元竺可桢将武术融入舞龙之中,以板凳为工具,使之成为一龙一兵。这种舞龙形式被称为“卧龙”。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节日——乐安灯会,每年正月初九在南海罗村乐安举行。每年正月十五,官窑“生菜会”异常红火,有舞狮表演、吃生白菜包子等传统节目。农历四月十四是大仙(吕洞宾)的生日。西樵山的云泉仙馆香客络绎不绝,还有聚集在关山集市表演艺术的商贩,十分拥挤。农历新年期间,南海盐步有一个民俗,在正月十一举行舞龙活动,祈求新的一年丰收。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火柴厂是肇庆日本归国华侨于1879年在佛山文昌沙兴建的乔明火柴厂。它生产“舞龙”牌火柴,火柴盒盖上的“舞龙”图案是中国的第一个火花。1988新华社记者王志刚模仿“亚洲四小龙”后,将南海、顺德、中山、东莞命名为“广东四小龙”。无叶井位于西樵山碧云村村口,地质学上称为“上升泉”。这口井富含水,靠重力溢出。任何落在水面上的叶子都会立刻被水流带走,井水永远干净无叶。抗日战争胜利后,西樵山碧云村的村民发起建立了“南海县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竖立在一百级阶梯顶端的平坦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