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赞美屈原的文章。

1,《汨罗的遗憾》

作者:赵子

在中国众多诗人中,我唯一没摸好的是屈原。

即使我们每年都不怀念端午节,每年都要吃甜甜的汤圆,但我们就是没有认真研究过他的作品,甚至刻意回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一开始因为《离骚》的艰深晦涩,语文课背整篇文章的痛苦记忆犹新。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学生攻克这样的古字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学生学习屈原最大的障碍是对意思的不理解,难以产生共鸣。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我终于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之后,他的诗歌和人生经历中的刻骨铭心的忧虑,让我看了李白的《演义》之后觉得难以接受。

屈原一生都在别人的嫉妒和猜疑中度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似乎有很多很好的理由忽略一个诗人。

诸侯崛起,英雄争霸,战争暴力,是那个时代本该存在的主题。但是,在一把冷剑里,真的不允许有哪怕一点点诗意吗?

所以,让我干脆放下最初的印象,恭敬地聆听这位伟大的诗人。

《九歌》应该算是屈原的成名作。这首改编自山歌的祭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以优美著称,也让屈原的名声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里。于是屈原成了左派,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那时候屈原才二十出头。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才华无限的年轻人,这一刻必须好好施展他的政治才能。于是为了使楚国富强,屈原开始寻求政治改革。

屈原变法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商鞅相似,主张削弱旧贵族的权利,提倡人才。即使是今天,我们也会猜测这个故事的结局。屈原的这些举动,必然会触动贵族的权威。因此,屈原被流言包围,被王怀疏远,精神上被判流放。

这是郭沫若写的一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张仪立楚,贿赂等人做奸细,诬陷屈原,后来屈原被流放。

我写了一个简单的屈原被流放的故事,但是屈原经历的事情绝对不简单。我相信对于屈原来说,真正的痛苦不是被驱逐的肉体,而是被放逐的忠诚。

像屈原这样的诗人,我一直认为还是不参与政治的好。诗人太浪漫,政治太现实。当浪漫的灵魂挑衅现实时,灵魂必定会支离破碎。

屈原只是重复了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他们把自己作为作家的性格寄托在无情的政治上,而政治又无法给这种性格生长的土壤,所以最终结出了苦涩而悲凉的果实。

作家,尤其是诗人,他们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来源于最纯粹的浪漫。因为浪漫,他们走着文化的长途,喝酒唱歌,在醉梦里写诗作词。当然,这需要生活在一个温柔奢华的年代。

不过很可惜,中国自古以来大部分文人一生都在奋斗。他们几经漂泊,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创。在生活即将崩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自己仅存的文化力量做最后的抵抗,只是方式不同。

我们都知道屈原选择的道路。我觉得应该是特别灰暗的一天。陶涛汨罗江的水也应该滚得更壮丽,对于一个高贵的文化体,即将崩溃。

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在楚国都城被攻破后的第二年。那么,我们很容易猜测,这一年来屈原可能经历的精神折磨,对家国复兴的无望,对政治生涯的绝望,对人生意义的怀疑,是最终禁锢了屈原希望的三重枷锁。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造诣和民族气节足以让人期待。

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屈原度过一生的国家,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什么家族恩怨,什么杀戮征服,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都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怀念的,永远守护的,是一座文化丰碑!

是啊,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奇怪,文化的创始人就是这么奇怪,奇怪到不被世人理解。

很多人看了屈原的作品,会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贵族气息,一种学者的自负。这种自负在这样一个楚国肯定是无法理解的,这也导致了屈原等中国文人同样的悲惨境遇:

一个理想化的作家,他的志向和生活选择总是超前的,这是以文化为基础,以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政治抱负为手段,在历史潮流中与命运抗争。

但是,当斗争失败,或者斗争没有得到恰当的支持,那么文人柔弱的内心就支撑不住幻灭的痛苦,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可惜这种悲剧首先在屈原身上上演,而屈原只是起点。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千千的中国文人几乎都走向了这个深渊。贬官文化现象始于汨罗江边的一次飞跃,终于成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还在纪念屈原的原因。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他从上到下的追求,更因为他身上那些文人的共同气质和经历。在官本位盛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存在既辉煌又悲凉,那些创造文化的遥远影子,它们的完整永远值得铭记!

屈原的气节,也是很多文人的气节。中国文人最值得尊敬的是把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为文化人格。这种文化人格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宽广的胸怀和艰苦的生活。

他们所依附的年代,赋予了他们特殊的生命长度去体验生命的情感,生命的厚度,最后化为文字,继续活在后人的口碑中。

我们尊重这样一个史诗般的文化人。当初研究《离骚》的时候,我曾经把屈原最后的命运定义为愚忠,现在想想才知道自己的可笑。

当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无法统一时,屈原的文化人格离开了,这或许能给世人一个真实的答案——文化气节永远不能让位于政治;文化人格应该永远站在不朽的状态。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畔,传来哀歌。这位62岁的老人毅然决定,或许,停下来歇一会儿,看看自己创造的文化,如此高贵而不屈。最后,没有遗憾。从此,我退出了政治舞台,登上了文化的巅峰...

2.“情随物动,言随情寄。”

作者:白云书店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更在于他的诗歌创作。端午节这一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那是在我进大学之前。看到河南大学(当时是开封师范学院)油印的《屈原作品札记》。它是手工雕刻的,字体非常工整。它包括《离骚》、《九章》、《九问》、《九歌》、《卜居》和《渔父》。

我当时把里面的内容都看了一遍,《橘颂》成了我难忘的作品之一。

《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其他大部分作品都是后来的),从意境和内容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全诗充满了对一切的乐观和蔑视。

更重要的是,屈原通过对柑橘的热情赞美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橘颂》堪称千古咏物之祖。

在描述陈皮的形象时,说是“绿叶满荣,喜气洋洋”,“青黄混杂,文章烂漫”,“细彩内白,阶层任意”,既描绘了陈皮充满活力的外在形象美,又体现了他的扬才赋能的思想。

形容柑橘的性格时,说他“独苏,横而不流”,是对柑橘内在品质和崇高精神的赞美。这是陈皮长大后的完整,也印证了屈原的一生。

“独而不动”是屈原最珍贵、最难得的志向,与他后来的作品融为一体。在诗的最后,我表达了以橘为友、为师的愿望:“愿在二十岁时谢你,与久友其乐融融”和“虽年轻,也可向你学习”。这是作者对他刚正不阿、无私横流的精神的赞美。

从全诗来看,屈原将陈皮拟人化,是咏物抒志的典范。其结构分明,从“物”的外在美到其内在美;从物到人,全诗的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情随物动,言传情”的原则。

不用多说,也不用赞美屈原。我只是想借屈原的诗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诗。

经常看《好心情》上的诗,有些诗真的不太认同。

明明是作者糊里糊涂写出来的,却把几句话就能表达的东西画成了“长篇大论”,完全失去了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诗歌意境的清晰,作品的思想性。

在端午节,我们想念屈原。我们不能只记得他跳汨罗江。我们只记得他后来的思想“路漫漫其修远兮,修远即Xi,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一些文学爱好者来说,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橘颂》,多了解一些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多了解一些写诗和做人的要领,多写出一些集语言美和思想美于一体的好作品。

3.吊曲文远

作者:(汉朝)贾谊

友情是长沙王的老师,但是我不满意。且度湘水,以赐屈原。屈原,楚也。他被流放,写了《离骚》,最后一篇说:“没了!全国没有人,我也知道。”于是投汨罗而死。受伤后的友谊,因为自我隐喻,其词:

恭城嘉辉Xi,一日罪长沙;一听说屈原,我就沉到了汨罗。感谢先生,尊重刁先生;遭受这个世界的折磨是非常尴尬的,但这很尴尬。哦,唉!真是恰逢其时夫妻蹲伏,猫头鹰翱翔。我骄傲自豪,我成功;圣人在倒拖,创始人在倒栽。

天下意为从,为贬为窘,为贱;莫邪是钝器,铅刀是铲子。沉默,无缘无故的出生;我抛弃了周鼎,保康很高兴。滕赶着牛,很别扭;马挂两耳,乘盐车。张复推荐鞋子,穿不了多久;苦先生,很抱歉我一个人。

荀悦:结束了!我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但它是谁呢?凤凰飘然而去,却死得高,却引走了。攻九原之龙,潜深惜己;我躲在我的藏身之处,可是我老公是不是跟着虾和水蛭?你圣人的神是贤德的,远离世俗,隐藏自己;这样可以把马拴住,束缚住,怎么会不一样呢?

总的来说,离开这里特别尴尬,也是主人的原因。我走遍了九州,但我是一个绅士。我为什么要怀上这个资本?凤凰飞临千里,俯视德惠;看到美德的危险,我曾经把它赶走。他这么龌龊,怎么能让老公把船上的鲵鱼吞下去呢?横江湖的虎鲸真的是蝼蚁。

翻译:

长沙王老师贾谊因为降级已经离开京城,感觉很不满。乘船过湘江时,我写了一首诗,向屈原致敬。屈原是楚国的贤臣。

因被谗言陷害而被流放,写了一篇《离骚》。文章最后说:“算了吧,国家没有诚实贤惠的人,也没有人认识我。”于是他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佳怡,我记得这件伤心的事来对比我自己。那篇文章中说:

恭敬地接受这个美好的恩惠,去长沙做官。途中听说屈原投水汨罗江自尽。到了这条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扔到河里。(一)恭敬地悼念屈原先生。(你)在世上遭受了无尽的诽谤,甚至毁了你的一生。

唉!唉!糟糕的时光。鸟和凤凰逃避逃避,猫头鹰却在天空中翱翔。宦官大臣尊贵炫耀,用谗言奉承谄媚者能成功;有才能的大臣是站不住脚的,正派的人是抑郁的。

全世界都认为边陲和伯夷污秽不堪,认为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认为莫邪剑钝,铅刀锋利。

唉,你不能显示你的野心。屈原,你无缘无故地闯祸了!这就像抛弃了周鼎,把土盆当成了珍宝。骑着和赶着一只疲惫的母牛,会让一只跛脚的驴子变成驴子,但会让一匹好马挣扎着去拉盐车;冠低,鞋高;这种倒行逆施不会持续太久。

唉,先生,你遇到这样的灾难真是不幸!

总之:算了吧!全国没人认识我。一个人难过抑郁的时候可以找谁倾诉?凤凰在九霄云外,要飞走了。

效仿深渊里的龙,躲在深渊深处保护自己;弃水獭隐居,怎能追随蟾蜍、水蛭、蚯蚓?

我认为珍贵的是圣人的神圣美德,远离肮脏的世界,隐居生活;如果会稽也可以被束缚和羁绊,怎么能说它和狗羊不一样呢?

在这么混乱的世界里受苦也是你的错。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帮助君主。为什么要留在首都?

凤凰在天空中翱翔,看到人类道德的光辉才降落。看到德行卑劣的人的危险迹象,就远远地飞走。那条狭窄的沟渠怎么能装下吞船的大鱼?在江湖上游荡的蛇、鲸也会受制于蚂蚁。

4.吊曲文远

作者:(唐)柳宗元

在盖谦先生崇拜Xi之后,我一个个漂泊到了湖南。问问汨罗先生,如果你赢了,你可以推荐方。希望着急的顾淮西说话的时候有光。

先生不顺从世俗,道却恰到好处。它是如此拥挤,以至于它对这个世界感到内疚。中华虫荐土,入御羔袖。野鸡在咿呀学语,孤雄梁在咿呀学语。哇,咬着戒指看,蒙古鲁。紫堇喙以为可耻,烧了小米。我不知道如何避开岸边监狱,但皇宫里没有地方。被秽物所困,荣若秀妇。笑着跳舞很有趣。我聪明到以为是咸水潭。

比美还美。都说休谟说的是怪诞,其实远非如此。藏重避窘是不可能的,入玉也不可能慢下来。

何老师令人肃然起敬,坚守石头。但是仲尼去了鲁西,说我太迟了。柳下惠的直率令人尴尬,但他无能为力。今天讨论的大师是,说胡隐忍,是有智慧的。然而,有才华的人的杰出轨迹是尴尬的,不谙世故的人的怀疑是尴尬的。我知道王粲先生受不了。

先生无意站起来看它倒下。穷实不变,夫唯奉道守义。青先生的尴尬对他来说太大了。黄慎喜欢Xi,那里安静而公正。虽是深藏不露,但胡并不香久。

王先生的长相很丑,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我唉声叹气,眼里满是泪水。哦,星宿驱魔奇缘,老公免于崩溃。为什么要浪费你的雷电?如果你这样做,它将是贫瘠的。夸党兴,天下狂。

我很难过,很担心,但我只有愤怒和受伤。如果什么都不说,你对后人有什么期待?忠诚既令人激动又让人隐忍,但不会长久。钱一心几何,胡独烧肠。

今日为官哀哉,忧则不忧。我怕吃了你的财富,但对不起我的地位。退自服务到沉默,说我做不到。既然玉凤去不了,怀先生也不能忘。

翻译:

丈夫去世1000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被坐船流放到湘江。在汨罗江边寻找王先生的遗骨,我摘下献给你芬芳。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在黑暗中对你的思念,让我有幸向你倾诉。

王先生拒绝屈服于世俗世界,只遵循自己的政治主张。国破家乱,你遇到的世界就像是大病了一场很久。奢华的礼服被丢弃在地上,而我却喜欢穿那身用羊皮做袖口的破烂衣服。母鸡咯咯叫,孤独的公鸡嘴却被拴住了。

庸俗的民谣在身边欣赏,却捂着耳朵,不愿听高雅的庙会音乐。把有毒的鸟头鸟嘴当美食,却把真正的美食烧掉抛弃。这是监狱,但我不知道如何避免,但我不是住在宫殿里。

坐卧在一个藏在泥里的脏地方,却像穿了一件绣花衣服一样光荣。房子的椽子被烧光了,火在熊熊燃烧,但他们却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八卦很吵,很刺耳,但作为一种古乐我很欣赏。

我认为阿谀奉承比施更美。把治国的好话当怪话,但切忌用珠宝塞住耳朵。得了重病还不承认。就算请名医俞箐和秦缓,你也不敢想。

像王先生这样可敬的人,为什么要坚持磨刀石来医治无法治愈的伤口?

就在被迫离开鲁的时候,他依依不舍地说:“让我慢慢离开这个地方吧。”。柳下惠奉行“直路”。他在哪里可以实现他的想法?

现在世界上的人都在说王先生,都说他为什么那么痛苦,关心楚国的兴衰。

懂事的人聪明具体,这原本是知识浅薄的人无法想象的。抛弃祖国,追求个人私利,

我知道先生不会这么做的。袖手旁观和看着他的国家灭亡不是王先生的野心。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意,你的志向都不会变。永远坚持自己的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况且王先生那么忠诚,宁愿放弃。沉水埋土的美玉,谁能说它是暗沉的?香草虽然储存了,但是怎么能久放不香呢?

虽然王老师的样子是看不见的,但是看你的文章还是像看你一样。捧着你的遗产叹息,我止不住眼中的泪水。

你怪星星问怪问题,你又如何拯救国家免于崩溃和灭亡?为什么要开雷霆?只是因为你希望在那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你的理想。你的文章辞藻华丽,充满幻想。世界上大多数人真的觉得你疯了。

叹我内心的委屈,暗暗充满了愤怒和更多的难过。如果当初不写这些文章,后人怎么可能佩服你?

既然爱国热情在你心中激荡,你就不能长久地把它碾碎。从糜姓到屈姓楚有多少同宗贵族?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忧国如焚?

我感叹现在当官的人,谁在乎现在政治的好坏。我怕享受不到君主的俸禄,又担心在官场上升不上去。

离开北京我感到压抑和沉默,因为我无法实现我的想法。既然这种偷偷摸摸的文化无法去除,那么想到老公的遭遇,我也可以暂时抛开郁闷的心情。

5.面对风雨的歌者——屈原

作者:鲍鹏山

《屈原》是一部大书,我们可以一代一代地读下去,而不必竭尽全力。物质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去世,但精神的屈原却一直在成长,而且日益繁盛,硕果累累,绿荫滋养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家园。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一言以蔽之,既是对文人自由的否定,也是对文人“弃天下如弃我鞋”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概念的确立:“忠”。

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表现出对君主忠诚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精神却特别强烈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使得屈原在几乎所有时代都被一些人肯定,而被另一些人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满了“恐惧”、“大叹”、“哀怨”、“怨恨”.....骚人哭!为时间而哭,为短暂的人生而哭,为短暂人生中无尽的痛苦和挫折而哭。

注意,他诗中的“人”是指“人”,“民生”是指“生活”,“人心”是指“人心”。他开始从“人”和“人”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提出要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上的愤怒,是集体的愤怒。屈原的愤怒,虽然有道德支撑,却是个人的。

屈原很执着的告诉我们他所遭受的具体委屈:政治理想的幻灭,如何背叛他,如何侮辱他,殷和晋商如何毁了他...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感受,人的命运,一个不甘的个体感受到的生命的尴尬,一个保持着个性和独立意识的人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强调“乐而不淫,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对人生体验的犀利,大大受挫,略显平淡。

那么,满脸怒容,被班固批评为“大显身手,自吹自擂”的屈原,用他“以怒制怨”(“惜吟”)和“惜命”(司马迁)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他在面对冤屈和伤害时,人格是多么的尖锐和深刻。

这种尖锐当然是对社会的一种切割;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血淋淋的剥离。伟大的人格从这一滩血中升起。

“我伤心的时候就伤心了”,还有“我敲着如辉藏泪,摸着玉津的波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落泪的诗人。总是掩面而泣的诗人;一个迎着风雨,“以情表愤”,不断诅咒人间邪恶的诗人;一个形容枯槁,形容枯槁的诗人,在泽河畔歌唱,唱长歌而泣,含泪写诗!

《诗经》的世俗精神固然伟大,但另一方面却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人格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只是降低了它人格的深度。

而屈原面对自己作为弱势个体的命运,却在绝望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完美。

中国古代很少有像《离骚》这样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就篇幅而言,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诗。作为一首抒情诗,我们不能不佩服屈原自身思想和人格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形式特征。正因为有他自己的情节,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一样层层打开。有“情节”的歌词,一定是象征性的,隐喻性的。

因此,象征和比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与《诗经》中的比喻相比,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比喻,以及上天入地、请女占卜等自己情节的运用,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以考的作者很多,但我认为《诗经》的伟大是整体的伟大。如果分开,每一首诗都可以说是精致的、艺术的、有个性的,但绝对不能说是“伟大的”。

一个“大诗人”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可以教育后人;必须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一格,既有示范性,又有不可持续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