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古代有什么文明或者王国吗?具体一点。急!!

青海省行政版图青海古称西海、淡水海、北河羌海,自十六国时期起称为青海。藏语叫错博,蒙古语叫Ku库诺德,都是蓝湖的意思。古代是西戎地,汉代是西羌地。1928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个县,1个市,1个县和行政单位。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上隐咽喉”、“金城屏障”、“西域要冲”、“玉堵咽喉”之称,可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00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包括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至5000米之间,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土豆和油菜为主。日月山以西是牧区,属于高原牧区。牧区是中国四大著名牧区之一,草原辽阔,牧草丰富。

该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牦牛500多万头。

境内山峦高耸,地形多样,河流、湖泊星罗棋布。雄伟的昆仑山贯穿中部,唐古拉山屹立南部,祁连山屹立北部,辽阔的草原连绵起伏,柴达木盆地一望无际。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 39 ' ~东经36° 12 '东经89° 45 ' ~ 102° 23 ',行政区域涉及海南省玉树、果洛、黄南藏族自治州1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总面积30。

从远处看,它像一座山,但看起来像一片平原——游客这样勾勒出青藏地貌,这是他们从飞机上鸟瞰得到的印象。当飞机飞到位于甘肃和青海之间的祁连山附近时,看到这座几千英尺高的绝壁山会感到惊讶。飞机飞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坳,却看到了大片的青海湖和广袤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片高原上的平原。再往南,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从西边蜿蜒而来,看似离地500至1000米的缓坡,在高原上起伏。山脚下的山谷是一片草原景观。如果不是雪线以上(海拔4000米)的雪峰,像海面上的白头浪花,可能还算是沿海平原上的低丘。

高原上虽然没有巍峨的山峰,但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的雪水渗入草甸多年,汇聚成沼泽,汇入溪流,再汇入黄河和长江。黄河水像摇篮一样哺育着中华民族;长江之水滋润着中原大地。

青海资源丰富,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已发现矿产120多种,探明储量110多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石灰石、硅等储量居全国第一,其中许多是国内外急需的资源。众所周知的柴达木盆地,因其山川秀美,戈壁埋矿,被誉为“聚宝盆”。其中,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的盐湖有30多个。仅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建造一座从地球到月球厚6米、宽12米的盐桥。水电资源是青海能源资源的最大优势,储量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年发电量770亿千瓦时。青海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地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种,具有存储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等特点。大部分可以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青海湖鸟岛,高原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阿尼玛青雪山,都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上咽喉”日月山、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中国最大的人工水库坎布拉森林公园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先后建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和国家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和豌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肉毛、骆驼毛和牛奶等。主要工业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铁、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削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等。

青海交通十分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展望21世纪,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青海经济也将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进军战鼓号角频频催响,青海各族人民踌躇满志,描绘着更加辉煌的新青海。希望你的是文物,国家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