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镇的发展历史
截止2001和10年末,开发区企业950家,吸引投资351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267家,投资额26.7亿美元。诺基亚、通用电气、朗讯科技、德尔福、联合利华、拜耳、施耐德、ABB、三洋、IBM等3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开发区。特别是北菲尔德基因组研究中心、肖伟生物、中时联、嘉杰恒信、大陆太极等其中,王兴工业园区诺基亚主厂房已建成,14生产线投产,14配套供应商入园,20家在谈;第二个园区已经开工,BOE工业园第一个项目已经启动。有了这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加入,年轻的北京开发区迅速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成为以吸引外资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
2001年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220%;企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00%;财政收入22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同比增长1.30%;吸引的投资总额为6543.8+0亿美元。
截至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3.8+00亿元,实现了“九通一平”。有1100000伏变电站,100000电信局,175吨/小时大型供热厂,通用车间等配套设施。开发区还有二级海关、保税仓库、中央邮局、银行、消防中心。此外,国际医院、国际学校、高档别墅、中高档住宅、体育娱乐会所、高尔夫球场等。也相继建成。在教育方面,除了与新加坡教育机构建立北京国际管理学院进行企业员工再培训外,还与北京二中、时嘉胡同小学建立了实验学校。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为大规模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载体。
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北京市政府给了开发区更宏伟的发展目标:23.5平方公里为核心,43平方公里为配套合作区,这将使开发区更加宽敞。规划中的亦庄卫星城仍以一期规划的23.5平方公里为中心,北起一环路,南至二环路,建筑面积80平方公里,总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一座经济发达、规划科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卫星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8年8月1991,是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工业区、高规格的商务区和高品质的生活区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完毕,将在此基础上向京津塘高速以东、凉水河以西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2005年6月22日65438+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开发区要着力促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基础、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东南部的亦庄。1991成立,1992开工建设,招商引资。8月25日1994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开发区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思路建设。截至目前,入区企业近20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500家,内资企业1400多家。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654.38+03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投资总额近654.38+065.438+00亿美元,外资企业平均投资额2273万美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诺基亚、BOE、SMIC等知名企业,外资企业对电子信息的投资占区内企业投资总额的2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集中了拜耳、北京同仁堂、通用医疗等90多家知名企业,工业销售收入已占北京医药工业近1/2。以SMC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涵盖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产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辅,开发区多领域支撑的格局;另外,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正式成立,总投资6亿美元,工厂年产能将达到65,438+000,000辆。北京奔驰将快速带动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形成集汽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汽车产业园。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汽车和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十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91.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35亿元,五年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52%。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10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到1267亿元,均以年均67%的速度快速增长,均达到2000年各自水平的13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开发区经济高水平运行的主力军,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87.74%和81.36%。
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北京开发区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完备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海关、商检、外汇管理、保税仓库、污水处理厂、商务中心、邮局、银行等一系列配套功能,不断优化区内工作、生活和人才环境,努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北京开发区通过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国有土地资本运营试验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北京社区建设试验区。北京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为入区企业选择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的基本标准,不断加强土地、水、电、能源的集约利用。目前,北京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功能和设施齐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
在2005年初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了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实施多中心新城发展的战略。位于东部发展带的亦庄,作为北京三大重点新城之一,定位为京津城际发展走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担着“疏解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发展”的重任。
新城将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京津城际发展走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研发、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高端产业服务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为动力,推动综合性产业新城可持续发展,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为总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北京举办奥运会和修改总规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力以赴二次创业,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积极推动开发区向国际化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变。到2010年亦庄新城人口3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7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新城将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新城建设的引导和导向作用,协调好新城用地与公共交通线路和枢纽的关系。到2020年,亦庄新城将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配合的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的东南门户,处于京津塘工业开发区和京东开发区的节点上。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国家实施的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首都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间产业、技术、人才、服务的一体化合作。未来,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将给渤海湾地区带来巨大机遇。发挥北京优势,努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据高端地位,是开发区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