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历史复习大纲
高三的历史复习是以初高中历史为基础的。要防止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促进知识的复习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上,不要把重点放在记忆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上,而是要集中精力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掌握各个单元、题目的知识结构。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快速高效的掌握这些内容,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下面是我们总结的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的复习目的不同,时间长短也不同。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地安排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个月左右,进行基础复习,重点是教材内容,包括教材的标题和具体内容,做到什么都一条一条地复习,不分大小轻重,理清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历史框架,才能明确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的归属。这样才能明确重点和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答题方法。第二阶段持续3个月左右,重点理清历史线索,拓展知识面。第三阶段,近1个月,全面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关注跨学科综合和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第一轮审查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要知识。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清除知识结构中的理解障碍。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与单位培训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具体操作的基本知识,强调三点:
1,几次连续学习
一定要保证每天持续学习,一定不能多天受凉,把很多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然完成。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学习新知识后,最快的遗忘速度是在学习后的24小时内,超过一半的学习内容会在此期间被遗忘。每天不断学习,其实是克服遗忘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每天不要学习一门课程太长时间,保证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率。
2、加强熟悉的阅读和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复习要加强对历史课本的熟悉,牢记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力的秘诀。反复思考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
(l)通过积极作用于教学材料来形成记忆。历史教科书中的书面表达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所谓教材中的积极作用,就是我们在学习中要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答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选点”,要准确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达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只要能将知识成分正确串联起来,就没必要拘泥于某个具体的说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课本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个理解和筛选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开始形成。我们通常说的是理解记忆,当然它的含义比较复杂,包括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方法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效的操作手段。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教科书中所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唯一可以作为收集点的内容就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几个字。这样的词可以称为“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识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筛选后的内存内容精炼紧凑,内存容量只有原来的1/5。
(2)通过复述来检验和强化记忆。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加强知识记忆,提高识别和再现能力的有效手段。复述的时候,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一条一条地回忆和实施。尽量不要翻看课本,然后通过课本解决问题。
(3)其他方法。联想记忆法——既注重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重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动态的时空历史观;集中记忆法——抓住复杂历史内容的主要线索,紧扣关键词,对复杂材料进行归纳压缩;图形记忆法——将历史浓缩为点,点化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特征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特征,将所学知识按照内容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使原本零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有条理。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每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的联系。同时,开展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对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进行训练。
关于知识整合和迁移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历史话题
例如:
(l)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重要的军事制度和重大战争。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货币的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少数民族的沿革,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和古代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科技相互影响等。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把教材里的知识按照一些题目重新整理一下,最好不要弄得像流水账一样。高考不会出这种低级题。我们要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征,找出发展的主要阶段和规律。
中国近代史也可分为屈辱史、反抗史、探索史,而世界近代史则可分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关系、国际资本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阶段,而这些阶段会给我们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它不仅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考察历史知识和认识历史现象的重要切入点。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察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有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个命题下有更大的思考和选择空间。同时,这些题目大多比根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更难。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不同特点,确定从哪些领域来分析其特点。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史的近代部分(建国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革命斗争;建国后主要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世界近代史主要分为三条线: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其中,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个阶段,根据情况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等。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为鉴,使历史为当下服务,以历史知识和观点为基础,将热点与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针对题型变化和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剪报、阅读、做笔记、写总结等方式,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传统的冲刺复习。在这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到历史回顾应该是:
1.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把该得的分都拿到。每年都有考生在考完试后为失去“应得分”捶胸顿足。根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可以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但如果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准确,也极有可能失分。所以冲刺阶段还是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的背诵和整理,记住不是很准确的内容。
2、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做习题,一定要注重实效。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和自己的弱项,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以弥补所缺。重点是选择题的训练,因为它不需要写,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相对更多的题;选择题是分数最高的题,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其他类型的题需要有选择地做。为了节省时间,在简答里用几句话写要点就行了。问题和答案只能从考试的角度来写,历史小论文也要练,但只能写四五篇,不用用太多精力。
3.完成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掌握答题节奏。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整的经验,比如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遇到难以抉择的模糊问题怎么办,如何化解紧张情绪等。
4.时间安排也要有计划。考虑到历史高考一般在上午进行,做题时最好在上午进行训练,并注意时间限制,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进行。
5.整理笔记,看之前做的练习题。这些笔记和论文记录了你的学习过程,从中你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明白如何审题,如何答题。要重新认识笔记中的专账,多关注错题,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008年高考考生和高三学生一定要看2008年高考大纲要点和各科备考建议
/gaokao/DG/200707/158708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