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上规定是北上南下?

地图是我们辨别方向和位置的必需品。我们看到的地图通常定义为上北下南,这样人们就不会走错方向。那为什么地图上规定的是上北下南,而不是上南北?下面我给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原因。

我们看到的地图通常定义为上北下南。为什么是人为规定的?这个问题没有定论,但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1)一般来说,地球仪的北极在上,南极在下。从地球仪上切下的一部分,横放起来,就成了某个地区的区域地图,上半部分靠近北极,下半部分靠近南极,即“上北下南”。

(2)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第一个绘制真正地图的人。他的地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北方放在上面。因为那个时代的航海家主要依靠北极星来导航,所以他决定通过北极星的方向来确定地图的方位。现代地图继承并延续了这一传统。

(3)在中国,南宋以前各朝代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每个朝代的都城几乎都在北方,所以北方受到尊重。那么很自然的说是北上南下。

扩展阅读地图

地图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录或解释自己的生活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等。

人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是刻在陶器上的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据考证,这是4500多年前巴比伦及其周边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部山区,流向南部的沼泽,巴比伦就位于两山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代地图是尼普尔镇的地图,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存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尼法尔)19年底挖掘出的泥块中(如图01-02)。图片的中心是用苏美尔语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字,西南部是幼发拉底河,西北部是嫩比尔杜运河。城内运河将尼布尔一分为二,三面有城墙,东面因泥板缺损不明。城墙上画着城门,标着名字。城墙外南北有护城河保护城池,西边以幼发拉底河为屏障。城市里有寺庙和公园,但没有住宅区的标志。地图比例尺约为1: 1.2万。还有公元前1330年到公元前1317年古埃及人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地图。

中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记载了夏朝的九鼎图。古代经典《易经》中有“河图”和“洛书图”的记载,表明了中国书籍的起源。传世文献《李周》中关于地图的记载有17处,地图与《周官》中14官职有关,如《天官注载四书》、《张榜中版、土地图》;"司徒达司徒,地方官员"负责地图的国家和它的人口数量,以帮助国王安抚国家。有了世界土地的地图,我们就知道了九州的地域和广轮的数目,就区分了它的山川、河流、丘陵、坟墓的名称,就区分了它的国和国的数目,就使它成为界和沟,就立了它的国和树的地主。”“地方官司徒雷登小司徒雷登”和“凡民告,地不如权,土地诉讼是为了改正”;《司徒图训·地方官》和《掌握地图通报地方事务》管春宗伯祖仁”和“代墓地,分其兆域而作图”夏关司马思贤“取九州地图,以知其山川之阻,达其道”;夏关司马芝芳氏“掌天下之地图,掌天下之地,辨其国之可鄙,四夷八夷,七苻坚八浣熊,五戎六狄之民,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重要。"

古地图1954 6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青铜器“后羿雅规”底部刻下120铭文,其中讲到两处地图,即“吴王地图”和“东方地图”。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康王根据这两张地图到达了义帝,并举行了封侯仪式。他说:“只有四月在丁伟,王武国王去了该省,并成为一个国王切割商业地图,所以他去了省或(国家)地图的东部。王力(位置)在伊,在内(纳)土,在南乡(方向)。国王命令侯钰说,“这适合侯钰。”据考证,该图制作于公元前1027年或更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西周时期中国有陆地地图、军事地图、行政地图等多种地图,在战争、行政、交通、税收、工程等多个方面都有应用。显然,这些地图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有了确切的科学概念。可惜中国还没有看到这些地图,需要地下考古来发现。

地图类型

区域范围

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大陆地图、海洋地图、海域地图、国家(地区)地图、省地图、市县地图等。

特殊主题点

自然地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政治地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

申请分数

参考地图、教学地图、地形图、航空地图、海图、海岸地图、天文地图、交通地图、旅游地图等。

使用形式

挂图、桌面地图、地图集(册)、野外地图等。

表达形式

微缩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印刷开口部分

16开,8开,4开,对开,全张,两全张,三全张,四全张,九全张。

地图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影像地图等。是根据地图分类的。

地图的内容

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够综合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土壤、植被、居民地、交通网络、边界线和主要社会经济因素等。它与地形图的区别在于,在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示内容比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更具一般性,几何精度低于地形图。地形图参考几个基本的国家比例尺(1:5000,1: 1,000,1:25000,1:50000,1: 1,000)。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符号体系进行测量(或编制),全面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几何精度高,能满足各种地图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基础数据,也是编制其他地图的原始数据。专题地图是以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为重点,或强调这些现象某一方面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客户。它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根据地图的可视化

真实地图是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地图,包括纸质媒体和屏幕地图。它是将地图信息抽象并符号化在指定载体上而形成的。

虚拟地图是指储存在人脑或电脑中的地图,前者是“心智地图”,后者是“数字地图”。真实地图和虚拟地图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屏幕地图和存储在磁带上的数字地图。

根据地图的瞬时状态

可以有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静态地图都是固化的。用静态地图反映动态事物,可以通过地图符号的变化或同一现象不同时代静态地图的对比来实现。动态地图是一组连续快速呈现并反映随时间变化的地图,只能以在屏幕上播放的形式实现。

按地图维度分类

可以有二维地图(平面地图)和三维地图(立体地图)。在三维地图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头盔、数据手套等工具,形成一种被称为无障碍地图(虚拟展示地图)的新品种,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

与地图相关的自然科学有:

地图学、地理学、测绘、色彩学、美学、数学、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

根据所表示的内容。

(1)普通地图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 100000及以上)、中比例尺地图(1: 100000至1: 1000000之间)、小比例尺地图(1: 000000)

(2)专题地图

按内容分: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等专题地图。

按目的分类

普通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或一般参考的地图)和特殊地图(为各种特殊目的制作的地图)。

存储介质分类

纸质地图、胶片地图、丝绸地图、磁介质地图(光盘地图、电子地图)等。

按颜色排序

单色地图,彩色地图。

根据外观特征分类

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地球仪等。

按感觉风格分类

视觉地图,触觉(盲)地图。

按结构分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内容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地图本身所包含信息的表现形式,现有的地图可以分为两类:音频地图和传统地图。

与传统地图相比,现代音频地图(又称语音地图、会说话的地图)不仅是高科技与传统产品成功有效结合的典型范例,更体现了电子产品与教育行业的完美融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科技理念。

语音地图尤其是MPR语音地图的研发,弥补了平面地图史上“只看不听”的空白。

MPR语音地图是利用最新国际先进的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MPR技术和数字语音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智能阅读学习工具,配合MPR阅读器(也称MPR阅读器和MPR点读笔)使用。通过逐地阅读的方式,实现了音视频的结合,使传统枯燥的地图变得生动,同时弥补了平面地图史上“只看不听”的空白。

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介质上,地图内容用数字表示,需要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和分析。

网格地图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产品。每幅地图经过扫描、几何校正、图幅处理和数据压缩后,形成一个在内容、精度和颜色上与地图一致的网格文件。

数字线条图形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以矢量数据格式形成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层叠加,提取属性数据,按矢量对象查询属性或按属性查询矢量对象,数据易于更新编辑,创建专题属性,绘制专题地图。

公共坐标系

地球表面的定位问题是与人类生产活动、科学研究和军事防御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球坐标系的建立。为了建立地球表面与地图平面的对应关系,人们引入了地球体的概念。

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基于参考椭球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来表示。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包括选择椭球体、定位椭球体和确定大地数据。其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已经确定的地球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一旦确定了参考椭球,就表明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北京54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采用北京坐标系1954,与苏联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1942有关,对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到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天文大地测量,计算表明54坐标系普遍低于我国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约29米。

Xi安80坐标系

1978年4月,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在Xi安召开,确定重新定位,建立中国新坐标系。因此建立了1980的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使用的椭球体基本参数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推荐的数据。坐标系的大地原点位于中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在xi安西北约60公里处,故称1980 Xi安坐标系,也称Xi安大地原点。基准面为青岛大港验潮站65438至1979测定的黄海平均海平面(即国家高程基准面1985)。

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称为地心坐标系,即要求椭球中心与地心坐标系重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时,轨道平面总是经过地球的质心。同样,远程武器和各种航天器的跟踪观测都是以地球质心为坐标系原点,参考坐标系已经不能满足精确轨道计算和跟踪观测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确的地心坐标系对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导航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局(BIH)1984.0定义的约定极点(CTP),x轴指向BIH1984.0约定子午面与CTP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z轴和x轴形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ITRS),是国际上采用的统一大地坐标系,GPS系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