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住宅的历史
有四十多种民居。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即:四合院、窑洞、干栏房、蒙古包帐篷、藏式房屋、维吾尔式房屋及其他特殊类型的房屋。
四合院:
正规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子的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和家庭人口的多少来建造。可以小到一个入口,大到三四个入口,也可以建两个院子宽。对于最小的,房间是13;第一或第二医院有25至40个房间。
厢房后墙是院墙,墙角又砌砖了。这个大四合院从外面被墙围着。墙壁很高,不开窗以显示其私密性。在制度上,很多宫殿、寺庙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设计建造的。
扩展数据:
四合院的历史演变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中国的西周就有完整的四合院。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周元遗址出土的金良四合院建筑遗存,是我国已知最早、最有序的四合院。
汉代的四合院建筑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四合院受风水理论影响,从选址到布局都有一整套阴阳五行观。到了唐代,四合院继承了汉代和宋元,前窄后窄。
但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式院落,即以院落的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四周有回廊,或者左右有房屋,而不是四面有房屋。唐朝后期出现了带回廊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回廊。宋代以后,回廊逐渐减少,明清时期逐渐消失。
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对老城居民说,京城太旧,住在高位(富人)和占位(在朝廷供职)者为先,定制八亩地为一分”,分给去大都市建房的富商和官员,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大规模形成的时期。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后营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以算是北京四合院的雏形。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北京独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都变成了杂院。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发展,许多传统四合院被拆除,如1998的康有为新岳东阁、2000年的赵故居、2004年的蒙段胡同45号清代郭县行宫、2005年的曹雪芹故居、2006年的唐绍钦故居等。同时,部分四合院被纳入北京及各区县的保护院落。
百度百科-四边形
百度百科-清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