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器官。这种疾病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据估计,全球约有1000万麻风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麻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患者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的某些细胞中。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他的也存在于乳汁、泪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但是细菌数量非常少。

麻风病的症状是什么?

麻风杆菌侵入体内后,一般认为平均潜伏期为2 ~ 5年,老年人从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

(1)结核样麻风:这类患者免疫力强,麻风杆菌局限于皮肤和神经。

(2)边界样结核样麻风:此型与结核样麻风相似,为斑块状,色淡红、紫红色或棕黄色,边界整齐清晰,部分斑片中央有“空白区”或“打孔区”,形成环状病灶,内外边缘清晰,孔区内皮肤似正常。

(3)中界型麻风:这类病变以多形性和多色性为特征。

(4)边界样瘤样病变麻风:这类皮肤损害包括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

(5)肿瘤型麻风:这类患者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通过淋巴和血液扩散到全身。

(6)未定型麻风:此型为麻风的早期表现,为原发性,未纳入五级分类,性质不稳定,可消退或转变为其他类型。

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试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将0.1 ml的生麻风注射入前臂屈曲处皮肤,形成直径约6 ~ 8 mm的白色隆起,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结果显示直径大于20 mm的浸润性红斑为强阳性(++),15 ~ 20 mm为中度阳性(++),10 ~ 15 mm为弱阳性(+),直径为5 ~ 10 mm。晚期反应:注射后21天,结果显示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红色浸润性结节和溃疡 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 mm为中度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 ~ 5 mm为弱阳性(+),结节轻度浸润或3 mm以下为可疑(+),局部无反应为阴性(1)。

如何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基苯明矾(DDS)是首选。

(2)氯酚嗪(B633)不仅能抑制麻风杆菌,还能抵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天,口服。

(3)利福平能迅速杀死麻风。

2.免疫疗法。研究中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麻风的病理变化

由于患者对麻风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有不同的组织反应。据此,麻风病病变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和两类:

1.结核型麻风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麻风病人的70%。因其病理变化类似于结核性肉芽肿,故称结核性麻风。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患者细胞免疫力强,所以病灶局限,病灶内所含细菌很少甚至难以发现。病变发展缓慢,传染性低。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很少侵犯内脏。

(1)皮肤:皮损多发生于面部、四肢、肩部、背部、臀部皮肤,呈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的斑疹或中心略凹陷、边缘略隆起的丘疹。镜下病灶为类似结核的肉芽肿,散在真皮浅层,有时病灶接触表皮。肉芽肿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偶见朗汉斯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图1)。病灶中央鲜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一般看不到抗酸菌。因为病变多围绕真皮神经和皮肤附件,所以引起局部感觉减退和出汗。当病变消退后,局部仅残留少量淋巴细胞或纤维化,最后炎症细胞可完全消失。

图1结核样麻风病

真皮内有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的结节状病变,其中可见朗汉斯细胞,看似结核结节,但中心无干酪样坏死。

(2)周围神经:最常侵犯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神经、胫神经,多伴有皮损。没有皮肤病变的纯神经性麻风很少见。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增粗、结核样病变和淋巴细胞浸润。与皮肤病变不同,神经结核性病变常出现干酪样坏死,可液化形成所谓的“神经脓肿”。当损伤愈合时,上皮样细胞消失,损伤变得纤维化,并且神经的质地变得坚硬。神经病不仅引起浅表感觉障碍,还伴有运动和营养障碍。严重者出现鹰爪手(由于尺神经病变使手掌蚓状肌麻痹,手指关节过度弯曲,掌指关节过度伸直所致)、腕下垂、足下垂、肌肉萎缩、足底溃疡甚至足趾萎缩或吸收消失。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下,已看不到上述肢体变化。

2.瘤型麻风约占麻风病人的20%。由于皮损常隆起于皮肤表面,故称瘤型麻风。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患者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缺乏,病灶内有大量麻风杆菌,传染性强,除皮肤、神经外,常侵犯鼻粘膜、淋巴结、肝、脾、睾丸。病变迅速发展。

(1)皮肤:初期病变为红色斑疹,后期发展为结节状病变,结节边界不清,可散在或聚集成团,常溃烂形成溃疡。大多数发生在面部、四肢和背部。面部结节对称,耳垂、鼻翼、眉弓上的皮肤结节改变脸型,形成leontina相。

显微镜下,病变是由大量泡沫细胞混合少量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麻风被吞噬后,麻风的脂质积聚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后者呈泡沫状。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中含有大量麻风杆菌,甚至聚集成堆,形成所谓的麻风球。病灶周围有小血管和附属物,随着病灶的发展会融合成碎片,但在表皮和浸润病灶之间有一层无细胞浸润区(图2),这是结核性麻风所没有的。由于麻风病患者的细胞免疫缺陷,病变中没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也很少。治疗后病变消退时,麻风杆菌数量减少,形态由杆状变为颗粒状,泡沫细胞减少或合并成空泡,纤维组织增生。最后病变消退,只留下疤痕。

图2麻风伴肿瘤

表皮皱缩变薄,真皮内有泡沫细胞弥漫浸润,与表皮之间隔着一薄层无细胞浸润区。

(2)周围神经:受累神经也变粗。显微镜下,神经纤维间的神经束内有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在泡沫细胞和雪旺细胞中检测到大量的麻风杆菌。晚期神经纤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纤维性瘢痕。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

(3)粘膜:鼻、口、甚至喉、阴道的粘膜均可受累,尤其是鼻粘膜。

(4)器官:肝、脾、淋巴结、睾丸常受肿瘤麻风侵袭,可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显微镜下,泡沫细胞浸润。如果睾丸生精小管内有泡沫细胞浸润,可使精液中含有麻风菌,并通过性交感染他人。

3.交界性麻风患者的免疫反应介于肿瘤型和结核型之间,病灶中同时存在肿瘤型和结核型病灶。由于不同患者的免疫反应不同,有时病灶更倾向于结核型或肿瘤型。肿瘤病灶内有泡沫细胞和麻风菌。

4.未定型麻风是麻风的早期改变,非特异性病变,仅在皮肤血管或小神经周围有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不易发现麻风菌。大多数病例后来转变为结核样型。少数转变成肿瘤类型。

1954为广泛宣传麻风病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病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条件,促进消除麻风病伟大事业的发展,造福人民,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际麻风病防治日”。希望提醒大众麻风病患者,像对待其他一般疾病一样对待。同时也使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禁毒工作,理解禁毒是一项伟大而文明的事业。

1.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麻风病最早是由挪威学者韩森于1874年发现的,所以麻风病也被称为麻风病。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已知的传染源。麻风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一般为3至5年,有的甚至更长;麻风病分布在世界各地,登记患者最多的有25个国家。全球每年新发现患者约50万人;目前全国只有5000多名患者,但治愈的残疾患者却多达1.2万人。这些患者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

2.麻风杆菌:一般小、直、强或两端稍弯,长1至8微米,宽0.2至0.5微米。耐酸染色后可见棒状、鼓锤状、哑铃状、串珠状、颗粒状。染色完全的细菌一般被认为是活菌,染色不完全的是死菌。麻风杆菌离开人体不易存活,所以培养至今未成功。麻风杆菌在0℃可存活2周,60℃以上立即死亡,一般消毒即可杀灭。

3.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主要体征是什么?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便于描述,可分为三部分:

A.“原发性”损害是指麻风菌直接引起的各种皮肤病变和周围神经损伤。皮肤损害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常比周围正常皮肤浅,有时这些损害可以是红色或铜色。常见的有斑状诊断、丘状诊断、斑块、弥漫浸润、结节和溃疡。爪手、腕下垂、足下垂等神经损伤。多数麻风病变发生和发展缓慢,但以反应形式为首发症状者,因麻风病人免疫力不同,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同,也分为结核性麻风和交界性麻风。大部分皮损麻木无汗,少数有瘙痒或奇痒感。伴有感觉障碍:感觉障碍是麻风的典型特征,皮损可表现为体温、疼痛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B.麻风抗原诱发的免疫反应性损伤是指麻风菌在体内死亡后会释放抗原,诱发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神经炎等。这些表现通常出现在皮肤和周围神经损害之前,但有时可以更早出现,成为首发和突出表现,往往导致误诊。请注意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检查。如有可疑,请转介相关专科医生诊断。

C.神经损伤主要见于外周神经干,表现为皮肤感觉障碍,受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并发症:如手脚麻木无汗,后期可出现皲裂、溃疡甚至骨和组织吸收。以上表现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一般来说,病程越短,神经受损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4.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麻风菌在体外的存活情况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除直接和密切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的重要传播途径。麻风病人会不会得病,取决于人体的天然免疫力。经科学证明,大多数健康人(95%-99%以上)对麻风病人有天然免疫力,即使感染麻风病人也不会发病,只有易感者才会发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但是传染性很强,不会遗传。而且情侣之间很少会互相传染。

5.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怎么办?目前对麻风的分类如下:有或无细菌,但皮损5处以上者,属于多菌型(MB);未发现细菌,皮损小于5片,属于少菌型(PB)。如果怀疑自己的症状是麻风样的,应尽快到当地皮肤科站或防疫站就诊,不要怕医,以免耽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会致命,但会损害神经,且不可逆。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残疾!

6.麻风病能治愈吗?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是可以完全治愈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在20世纪40年代,氨苯砜在治疗麻风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发出了利福平、利福平、氯苯那嗪等多种药物。现在联合化疗更有效。只要服药一周,体内的细菌就能杀死95%以上。只要你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可以服药半年,多菌型麻风可以服药两年,麻风就会痊愈,你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化疗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麻风。对于联合化疗的效果,世界各地的麻风病专家和相关学者一致认为是麻风病治疗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使用的药物有利福平、氨苯砜、氯苯那嗪。

7.麻风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吗?麻风病患者不应与其家庭和社会隔离,治疗应在家中进行。服药一周后,患者基本会失去传染性。在家治疗的患者不仅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还可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8.哪些医疗部门负责麻风病控制?当你怀疑自己患有麻风病时,你应该首先与当地的防麻风病机构取得联系。在我国一些情况不同的县市,都有麻风病防治的专业组织(通常称为皮肤病防治站或防麻站)。没有专业机构的地区,可以联系当地卫生防疫站或卫生局,基层卫生院可以联系乡镇卫生院。你也可以联系各省的皮肤病研究所或者直接联系我们协会。相信我们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9.麻风病的特征:

长期生疮,不痛;红斑和白斑、麻木和出汗;眉毛很细,看起来喝醉了;耳垂肥大,脸上有虫子爬;皮肤干燥,四肢麻木;四肢粗壮,疼痛难忍;虎口无皮,手指弯曲;腿变细,一瘸一拐;嘴歪眼翻,嘴角下垂;足底溃烂,长期不愈。如有上述症状,请到当地皮肤病研究所或防疫站慢性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