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河的历史演变
明朝后期,由于年久失修,长河逐渐淤塞。清代乾隆皇帝兴修水利,乾隆十六年(1751)完成清淤挖底工程,局部拓宽整理泊位。经过疏浚,长河成了大内到西郊的皇家水道,也成了可以灌溉普通农田的河流。为此,乾隆曾经写过一首诗:
雨后长河的波浪加大,趁凉爽清澈上船。六安忽闻嫩泉声,方知她投胎成蝉。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西郊皇家园林,长河沿岸树木全被烧毁。昔日的皇家御河,杨柳葱茏,碧波荡漾,呈现出一派萧瑟破败的景象。
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乘龙舟路过长河时,看到一片破败景象,即命醇亲王整理长河两岸。
从西直门外的登车处,一泓堂,到秀气桥正南方的水闸,每隔两尺种两棵杨树,杨树之间种一棵桃子;从昆明湖西堤南端到玉泉山景明园东宫外,每两尺栽两株垂柳,中间一株桃花。经过治理,长河绵延20余里。每年春天都是红绿相间,景色绝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慈禧在北京过完浴佛节,乘船去颐和园避暑。她会从一泓堂踏上龙船,沿着长江西岸航行。
然而,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帝都北京再遭浩劫。经过治理的长河边的树又被烧光了。此后,洁净室一直无法进行治理。这条皇家河流再也没有恢复以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