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旭是什么样的人?
贾诩——浪漫小传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最初隶属于李珏。为了自保,他建议李珏等人攻打长安,制造混乱。在和郭汜争斗的时候,贾诩为了救,因与发生争执而逃回老家。贾诩改投张绣后,说服张绣投降曹操。张绣谋反时设计助攻,成功攻下曹军,后来又多次设计抵挡曹操进攻,表现出一个职业谋士的风范。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曹操,随后加入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四国、平定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多次建言献策,深得曹操信任。后来,他在魏文帝时期做了官,不久就去世了。
贾诩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价说:“贾诩,一点计划都没有,人好,脾气也平。”!
-
寄信人:hitman(断魂龙),信区:三国。
题目:从生存之道看贾诩
发送站:我爱南开站(2005年2月27日星期二12: 26: 06)
从生存之道看贾诩
作者:呼呼儿
从《三国演义》来看,贾堪称三国时期谋士中的佼佼者。
这个评价是来自两点:一是出奇的准,深,广;第二,他完全是一个谋士(不像诸葛亮那样治国安邦;不如周郎帅,领兵打仗;且不说曹操的支持和霸道,但他却在幕后献计献策,以达到当家作主的效果。)。
贾诩先后投靠段威、刘表、张绣,为李珏、郭汜出谋划策,但从未真正辅佐过他们。他之所以委身于他的账户,只是因为他们能听他的,能表明他的策略,从而实现了他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国志·舒威X·于迅·荀攸·贾诩》将贾诩与曹操最负盛名的两个荀(于迅和荀攸)并列,足见其智谋和安天下的能力。但是,播音员裴松之却认为,做一个人,不如做一个夜光的、冒着热气的蜡烛!照片虽然均匀,但是质量不一样。今天对荀、贾治的评论,同为* * *,尤有不同。似乎有不满。更有传言说是贾诩挑唆、郭汜攻打长安,间接导致李、郭在长安城外自相残杀。随着李珏和郭汜的反击,东汉王朝再也没有喘过气来,所以贾诩被认为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元凶之一。分析一个人,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去理解,人也是辩证统一的。看贾诩,一定要回到他那个时代,更重要的是了解他那个时代的地域文化和背景。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争霸,洋人掠夺,土匪横行,天灾不断,天下大乱。很多人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或者寻求自己生存的保障,完全丧失了道德伦理,也就是处于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个体生命的存在根本没有保障。在这样的时代,生存的欲望必须置于一切之上(注:公元18年)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的全国人口为654.38+0.4万,公元2265.438+0年人口下降到90万。它损失了98.3%。“马前挂人,车后驮女”,“白骨露野,千里无鸦,百余人,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乱幸存下来的人只有原来人口的1%!直到公元265年,三国总人口才767万。),一切道德都应该让位于生存的需要。
贾诩出生在武威的一个古村落,他生活在西部一个僻静的地方。与游牧民族的斗争,各地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严峻考验,导致贾诩没有去关注那些已经变得虚无缥缈的礼教。他的战略战术只关注基本生存。他认为他和他周围的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他自由地展示了他的战略才能。正是这种想法让他的策略达到了权变的巅峰。在东汉末年的环境里,贾诩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在三国的棋盘上,他只是一颗棋子。但那个时代赋予他的个性和才华,踏实的创作思维,即兴的发挥,巧妙的战术,让他成就了一种别人无法表现出来的精神!
书中说:我以身为非太祖旧臣为荣,但我高瞻远瞩,怕见猜忌,闭门自守,退而忘我之谊,男女联姻,不拴门,归世。
由此,你如何评价贾诩这个历史人物?乱世,他能上舞蹈学院吗?他能先追求权力再追求权力吗?
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家人,对任何力量都不要有真感情。真正是什么——冷眼看世间万物,与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他的大部分才华都是为了生存而体现出来的。他可以看着事件如他所料的发展,他的情绪永远不会表现出来。他生在乱世,何必多情。他可以作为旁观者体验生命的开始。
生存,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生存,所有赞许的目光都不能看一个不道德的行为。贾诩只有摆脱了道德伦理的束缚,才能闪耀出一种永恒的光辉。
-
上面作者提到了“于迅荀攸”。这两个人真的不可能和贾旭在一起。这两个陌生人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死得很惨。贾诩做官于傅,活了76岁。历史上对他的总体评价是“阴谋诡计,乱用武力”,他比诸葛亮同志像焦聪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