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男人喜欢历史?

我们出发的时候,一个女同事看到我们在聊天说话,谈兴很强势。她插话问:大部分男人都喜欢历史吗?为什么?看你们说的时候都很开心,男人潜意识里有英雄情结吗?

据她观察,大多数女人不喜欢历史,就像女人不喜欢看战争片一样。

当时有几个人没有反驳:因为想了想,好像身边的男人对历史典故真的很感兴趣,女人一般不感兴趣。

后来仔细想想,真的是男人为什么喜欢历史的问题,值得深思。

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争议。因为没有严格的问卷调查,也没有确定的目标人群来研究,所以先入为主的认为大部分男性喜欢历史。

说人们喜欢历史是个伪命题,或者说不严谨。

历史的范围太广,每个特定时间的真相都是全息图。任何人对历史的解读都只是全息图的一部分,包括当时代的人看到并知道一部分的时候,更何况离历史事件越来越远的后人呢?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会打扮的小女孩。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多少年来,荧屏和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宫斗剧。像老太太的缠足,又臭又长。

但是很多女性乐在其中,继续追剧。赶上一个,再赶上下一个。

大部分情节都是一样的。一般都是苦出身的女主角开始吃苦耐劳。那就不要认输,或者来一次冒险,或者奋力抓住机会;然后一系列的阴谋诡计,然后反击成功了。

即使是龚都歌剧,女性对歌剧中的古代服饰也特别感兴趣,这导致了对美的追求。因此,一些新的和新的角色得到了提升。

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一般喜欢战争片,尤其是对一些古代战争场面,烂熟于心,口若悬河。

当然,大部分都是编造的,自我理解的,加上自认为合理的推断。如果一个历史学家一定要引经据典,考证原因,那就显得干巴巴的,让听者索然无味。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对于一般喜欢谈论历史的男人来说,没有仔细求证的负担,走到哪里都只想闲坐着吹。

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有人打断,或者只是问接下来是什么,这会破坏说话者的兴趣,让旁观者失去兴趣。

最好的时候是你在吹牛的时候,听众真的在听或者假装在听。总之,你让你自己的兴趣发挥作用。

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同样的人群,一头牛被吹了两次,听的兴趣也不高,有的很枯燥,有的很被动。

男人最愿意吹嘘的,就是围绕着别人不知道的干坤这个人物转,体现潜意识里男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这里面有很多潜台词:有一个隐喻,潜意识把自己比作自己描述的主人公,自己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遇到那个历史机遇,能力发挥不出来!

人有时候是需要放松的,一根弦不能一直绷着。

和人聊现实,有时候话题很重,分寸不好拿捏。如果你刻意计算听众的兴趣,听众的范围,如何避免不触及太严肃的话题,避免在工作时进入大家闲暇时都不想谈的话题,这样的考虑会让你干脆沉默。

而聊些与现实生活无关的遥远的故事,则可以随性而玩,可长可短。可以自由的来回放。如果听者想多说,如果不想,听者可以马上制止。

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就可以一路有很强的谈兴,把气氛搞得很愉快。

在一些社交场合,人们来源多样,宗教信仰不同,政治观点不同,甚至情感感受也不同。

在这种场合,除了天气等安全话题,历史也是一个很容易被挑起来的话题源。

但也要注意不要让人误以为借古讽今。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文字狱:比如清朝吕留良案的判决书中,有一首清风明月的诗,指责作者思念明朝,诋毁清朝。

吹牛历史的好处往往是,在吹牛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地方讲不通。回来后我会在书房里查找,这也是在逼自己看旧书。

有时候,打不过别人,好几个地方被打耳光,有点丢人。惭愧的时候我很勇敢。回来后一般都要恶补一段时间这方面的知识,伺机报复。结果我就不自觉的让自己多读了很多书。

有时候遇到知音,互相印证,以为人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事。

不幸的是,这样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时候,我勾起一个历史话题,急于向别人炫耀,但别人不感兴趣,让我觉得很无趣。我时常想起金庸先生那种孤芳自赏,得一知己的孤独。

我想到男人为什么喜欢历史,我也想到前几天我的同学在高中的大同铺上聊起30多年前的往事,说我大学应该学历史,出于兴趣写下这段话。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喜欢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