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人民解放军的感人故事

军事人员(与主题版密切相关)

(1)

“5.12”地震发生后,曾经是九寨沟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明珠的南坝镇顿时满目疮痍,在镇内所有进出的通道中,只剩下涪江上一艘承载能力不足1吨的小船。这个原本有两万多居民的相当繁华的商业村,几乎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通讯中断,桥梁倒塌,道路被毁,大车小车进不去,转移伤病员极其困难,食物和饮用水短缺...

南坝镇的救援工作一直进行到5月16,已经是第四天了。虽然解放军官兵几天来争分夺秒,不断搜救挖掘,送伤员前先送物资,但镇上的伤员还是有一部分不能及时转移出去。几千名渡河前来增援的消防官兵和大量救援物资只能隔河相望,废墟下的生命一天比一天微弱,需要更多更快的救援!

显然,涪江已经成为南坝镇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瓶颈”。

河上的桥是关键

6月16日上午9点,赶到南坝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参加军民协调会的空降兵参谋长邓坐下来,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绵阳市副市长提交了一份有数据、有分析的报告——《涪江渡口上游浅滩建枯水桥》。

话音一落,几乎所有参与者的注意力都集中了。听了邓参谋长的分析,市县乡领导既兴奋又不解。令人兴奋的是,如果大桥能够成功架设,那么南坝救援工作的“瓶颈”就可以马上解决。但他们也有疑惑:地震前,南坝镇的人和物资主要靠道路,但涪江从来没有过桥,需要摆渡过河。在目前大型机械还很难进来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官兵的血肉之躯能建造成功吗?

副市长邱得知建桥需要大量的铁丝后,立即派人到镇上购买。但由于商圈受损严重,工作人员想尽办法从废墟中拖出一个小卷。回复邱副市长时,邱副市长一把抓过那一小卷电线,让随行人员好好保管。他说:“这不是一卷小小的电线,这是群众的生命!”"

16这一夜,对于负责这项任务的王来说,几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在心里不停地想着这座桥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生怕有什么疏漏。

部队架起了一座救生桥

5月17日,800余名官兵分成两组,由邓参谋长和团长率领,向涪江岸边进发。到达现场后,参谋长邓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河里。

战士们看到领导带头,士气顿时更加高涨,很快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架桥工作。有的去废墟中寻找可用的木材,有的人齐心协力搬运地板石梁,有的在岸边垒起拱形沙袋,有的站在河里搭建桥墩...没有人会休息。

看到空降兵官兵人手不足,成都军区某部官兵立即主动加入运送桥梁物资的行列;南坝的村民也带着木头和石板来到岸边...

河南大兵肖振豪一次拿起三个沙袋,交给走码头加固桥墩的战友;二级士官李久光咬紧牙关,背着一个大沙袋,尽管在转移伤员、向山上运送物资的过程中,肩膀已经磨破了...

得知空降兵正在为南坝灾区人民搭建“生命通道”,6月5438+09日,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徐也专程飞来...在部队首长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官兵们更加努力地工作。20日下午,经过军民4天的共同努力,承载着灾区人民无限希望、记录着军民深情的“军民连心桥”,全长110余米,终于获得合龙。

大桥建成后,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来,伤员也开始逐渐运出去。昨晚,鼓楼街的刘安白大爷从家里摘了新鲜的蘑菇,直接送到了公司的炊事班。巴特村支书杀了自家的一头猪,把猪留在水里,把猪肉全给了官兵;南街的陈阿姨把积攒了很久的鸡蛋全部煮好,送给了修桥的官兵。被拒绝后,她跪在地上哽咽着说:“孩子,我是老人了。要不是你,我的骨头早就烂了。你不收,我就不起来……”

(2)相关地址

军事事迹太多了。去新华网看看吧。

上面有很多。

/xh Wenzhou/index . htm

最后,我们一起祝福灾区人民!

爱心小学员(与主题版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