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解读

书面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解读

在高中历史知识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简单的课本进行解读,还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史实。那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史料的运用和解读,根据历史教学的经验,灵活地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史料,全面地组织教学。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字史料;应用和解释

史料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许多基本历史知识的总结,也是学生理解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和解读历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而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各种史料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和解读书面史料呢?下面我就提出几种方法。

1.重视教材史料,有效链接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国家也在不断修订教材,现行教材越来越突出主题化、模块化编写的特点。当然,随着教材的创新,高考内容的形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现在高考中的历史题目会更倾向于以书面史料的形式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材的变化,有效解读教材中的各类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有效链接史料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比如,教材在讲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内容时,呈现了科举制度、官员制度、考察制度的相关史料。很多老师会直接拿这部分内容说事,但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历史上官选制度的变迁。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史料对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进行深刻的解读,让学生根据史实去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点。

2.遵循恰当的原则,合理选择史料。

书面史料的选择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文字史料的选取上存在一个误区,即教师在史料的运用上堆砌过多,选取的史料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层次性和参考价值,选取的内容与所学知识点的关联度较低。这种文字史料的应用,不仅不能让学生对历史有很好的了解,还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书面史料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史料。使史料有针对性。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用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让大家结合文字思考一下:中国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尝试?达到最初的目的了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伟人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分析介绍了这节课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解读文字史料,深入知识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是基本内容,核心是以书面史料为依据,关键环节是对书面史料进行有效解读。文字史料的解读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切记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促进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关史料,找出隐藏在背后的一些有深度的历史知识。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信息提取;二、现象描述;三、原因分析;第四,本质揭示。信息提取是文本解读的一项基本内容,主要目的是从文本的一些史料中提取时间、地点、人物等一些显性或隐性的信息;现象描写是根据史料内容还原史料中的情况,对时间、地点、事件进行梳理,对史料有全面的认识;原因分析就是探究它的内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揭示本质就是深入材料背后,解读史料背后隐藏的内容。只有深入探索,才能更好地解读史料。

4.综合分析考虑,妥善组织答题。

书面史料的解读是高考要考察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史料时要注意。他们不应该在分析完书面史料后就结束对史料的学习,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整理答案,并写在纸上。在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对史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隐藏的知识点,就完成了对书面史料的解读,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教师要保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核心知识和关键点;其次,以问题设定的分值为核心,做好挖掘点的合理分配;最后,充分结合基础知识和书面史料,用最简洁准确的文字总结出最终答案。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答题的时间,又能保证答题的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学生可以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书面史料的运用和解读。

参考资料:

[1]朴爽。书面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J].文理导航,2015,(5)。

[2]杨俊伟。高中历史资料解读的五步立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