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历史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总结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个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主流的精髓集中在这种民族历史的哲学观点上。

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中国文化和历史影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的精神,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极其古老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这种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元论,而一个事物中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则通过阴阳相斥、异性相吸、增减相生、平衡事物来形象地表现出来,并探讨其客观规律。中国古典哲学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辩证法和相对论。

因为中国的古典哲学诞生在没有文字表达和传承的古代,为了教人学习,他们画了一个“太极图”,把阴阳的盛衰表现在一个事物上,然后用阴阳的符号组成一个象征天、地、人、时的八卦,阴阳无法形成一个静态的平衡来进行教学。这是伏羲时代创造八卦的历史记载。

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有文字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用文字来注释这种专门用于教授哲学的图案画,以帮助记忆。对于这本有文字的哲学经典,已经不能用卦画来相称,而必须称之为书。书名按这本书的三层含义叫《易》,即着眼于事物的变化,所用的方法简单,所讲的哲学原理古往今来不易。

中国的哲学诞生于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生产特征的时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建立在获取资源的生存基础上的,自然把代表山的“艮”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农耕为主业的经济生产后,人们的认识自然会发生变化,认为土地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把代表大地的坤放在六十四卦之首。为了区分这两个不同的版本,以艮卦为基础的《易经》按照先卦上山、下山、山相连的形象,称为连山。至于以坤卦为第一卦的版本,根据“地生万物,万物必藏于地”的象征意义,标题为“归藏”;商末周初,周文王父子删改哲学典籍,用于占卜,为他们推行“神道之教”和治愚战略服务。就是现在还保存在世界上流传的通俗读物《周易》。

中国的哲学不仅产生得很早,而且它的研究、应用、传播和传承从一开始就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

如称赞学习理论为“真理”;一切一定的思想、方法、规律、规则统称为“道”。讨论问题叫“论道”,用心去理解哲学,理解人生叫“悟道”,学道而得某种经验叫“得道”,得道者符合哲学思想的行为体现叫“德”,治国者叫“崇道”,评论国家政绩,评论为“有道”或“无道”...

比如甲骨文中的“学”字,就是根据“宅”中“手”的形状。在后来的一个青铜器铭文中,一个学生的“子”字加在了“宅”字上。直到繁体字“薛”简化汉字之前,字体一直保持不变;教的“教”字,写的是画个“手”,拿个“鞭子”教,指着“儿子”学。“交”字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中国的古典哲学术语和术语,如道家的“道”和道德的“德”,以及相关词语的创造都是如此。在古代,正是因为学者们研究哲学,并应用于自己的专业或学术研究中,中国的古典哲学才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礼仪、教育、天文、地理、音乐、建筑、书画,同时也产生了哲学成语和典故,这是中国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的历史根源。

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重视唯物主义,懂得最基本的道理,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重视实践、热爱劳动、努力工作的精神。思想上既要重视唯物主义,又要讲辩证法,这样才不会机械地照搬教条,才能灵活机动,才能聪明睿智。

勤奋聪明的人,做事成功的几率更大,这是勇于实践、勇于奋斗、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源。

中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具有天、地、人、时四个维度的哲学思想体系。它认为,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全局出发。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要注意从国家、社会、家庭的整体观念来研究和处理,这是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因此,受这种哲学影响的人表现出爱国主义,热爱自己的家庭,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团结和凝聚力对于保卫国家、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道理。个人如此,民族也是如此。中华民族之所以勤劳、智慧、勇敢,表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千百年来民族凝聚力极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因为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且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

当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时候,是和其他历史文化一般的、主流的比较。并不是说中国文化没有糟粕。一切事物自产生以来都在不断变化。它的变化虽然多样复杂,但无非是两种倾向:一种是发展、改进、完善;一个是进化,退化,衰落。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自于霞建立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以来,统治者首先通过“神道之教”对其进行神化和扭曲,认为其宣扬君主神权、命运天命等唯心主义思想,服务于治愚目的。

接着,在商朝末年和周初,周文王父子以篡改哲学经典为占卜手段,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春秋时期,管仲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阐述了治国之道。孔子极力阐释和宣传《周易》的哲学思想。其间,老子抄袭并极力歪曲黄帝道元经,成为《道德经》,以为统治者的蒙昧统治服务,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并没有从根本上拨乱反正,使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恢复了本来面目。但是,中国的古典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在“百家争鸣”中,很多学者都是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讨论、阐述治国之道的观点,而很少有人谈鬼把戏。但秦汉以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和董仲舒神学理论的炮制与宣传,中国古典哲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逐渐失去光彩,不为世人所知。“理气”哲学虽然在宋明时期再度兴起,但在中国毕竟是博大精深,影响并不大。同时,宋明时期的这些“理气”论者在封建法律中起到了极端的作用。此后,随着中国的逐渐落后,外国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哲学。其实他们已经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说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步了。

作为一个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或改变,是由他所受的教育、环境影响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这种形成或改变绝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是,一个人的观念一旦形成或改变,无论是祸是福,都会对其社会行为产生长期甚至终身的深刻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国民也是如此。而一个民族和社会思想精神的形成或变化,是由历史上更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如社会政治制度、思想道德教育、民族国家兴衰等,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一个民族的思想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化,就会对这个民族或国家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或者兴盛,或者衰落,甚至灭亡。

因此,纵观历史,中国四维辩证唯物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兴亡史:

在中国古代,由于华夏先民繁衍发展的主要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不得不随之改变,这就造成了华夏先民对自然规律的高度重视,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不断加以总结,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唯物辩证哲学——道教。

道教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明和历史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国家之一。

五帝时期以中国古典哲学为指导思想,指导国家在政治、经济、科研、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使中华民族从建国之初就形成了民主法制的社会。孔子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同”时代;近代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评价“中国实行* * *资本主义的最初历史”。当时社会经济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医学、音乐、天文、历法等科学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黄帝历、颛顼历已经是“季历”了。在天文观测中,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经过四星的准确时间,从而使历法中的二十四农时准确无误。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在商周时期,虽然迷信思想充斥了整个社会,但在天文观测方面仍然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公元前614年7月发现并详细记录的“哈雷彗星”,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682年发现并命名的时间早了2294年。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拜鬼神,董仲舒炮制封建神学蒙昧论开始,中华民族在科技上就一直落后,明朝受日本人干扰,清朝受西方列强侵略,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曾经在世界科技发展上遥遥领先的中华民族,已经转变为吸收中国发明创造的科技成果,后来居上的外来大国。这引起了爱国者的思考和探索,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找原因。但研究观点和探索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有人机械地推断中国落后后的古代历史,认为史书记载的中国古代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是“不可靠的”、“传说的”、“神话的”。这就是古代思维潮流出现并风靡一时的原因;有的因为中国古代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影响,多重视史记,少神话传说,遗憾中国古代神话“比不上希腊民族的神话”,于是斥责孔子,批评司马迁,硬说他们“把神话历史化了”,于是就“理直气壮”地把五帝、夏、商、周、秦、汉的许多历史进行比较。还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中国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称之为“陈腐的糟粕、时代的浪费、进步的包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法律、学术、风俗习惯都是封建制度的残余”。

于是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口号:“中华民族要想成为20世纪的文明民族,根本的解决办法必须是废除儒家思想,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废除记录孔子学说神话的汉字。".这是中国一切废汉字行动的思想根源,也是让中国文化“全盘西化”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的问题上,“西方职业哲学家不承认中国古代有哲学,这是公开的秘密”。至于我们中国的学者,即使是致力于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也只是把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当作哲学。到现在也是最早追溯到老庄,并不认为在此之前就有哲学。这当然是非常不准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