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小说中的叛逆是什么?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四大名著就像中国的这块猪肉。每当提到它,男女老少都会说没见过,没听说过?但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这样的通俗读物呢?

我不敢说我深入研究过四大名著。论学术水平,我无非是中国传统小说里喜欢提的,唱神仙圣贤之歌的樵夫农家。只是因为爱好,所以看了一点,听了一点,想了一点。如果你问我,四大经典小说充满了反叛者,但这些反叛者的命运是不同的。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那个时代的叛逆,但却在我们的本性里,这种叛逆是有限的,无意识的。叛逆的结果是一个悲剧,一个大悲剧,就像叔本华说的王国维先生《红楼梦》的悲剧,“那些因为剧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而不得不另辟蹊径的人,必然具有蛇蝎之性和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为平凡的人物和平凡的境遇所逼,不得不变得更好。”叛逆和悲剧的审美价值由此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中的董卓、曹操、司马懿,用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来评判,都是对国家和政权,甚至对家族的反叛。但这就是三个叛逆的人如何贯穿全书。当然,这包括曹操和司马懿等人的后代,众所周知的司马昭之心的典故就是明证。一方面,三国讲的是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然而,最后的历史趋势却是叛逆的篡位者受益,这无疑不是莫大的讽刺。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马基雅维利写出了《君主论》这样精彩的著作。后来我们中国也有了撕开伪君子面具后的厚黑学。造反浪潮一度席卷神州大地。

当然,反叛也有很多种。相对于三国中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的明争暗斗,《水浒传》中水泊英雄的谋反完全是被迫的,而不是有预谋的。在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不肯彻底造反的领袖宋江领导的武装割据势力,最终争取到的只是悲剧的开始,而不是大圆满的结局。所以相对于那些成功的叛逆,这些曾经叛逆但骨子里并不完全叛逆的英雄,只能让人觉得尴尬。说实话,中国人之所以喜欢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根深蒂固的主流价值观和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主义。

现实总是残酷的,但人总喜欢做梦,总喜欢编织美丽的神话。《西游记》作为四大古典小说中唯一以大圆满结尾的作品,最让我不解。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作者到底有多少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西游记》里就没有叛逆,而是孙悟空这个中国最喜欢的叛逆形象,后来变好了,驯服了,皈依了,成佛了。很多人觉得可惜,因为孙悟空改邪归正了。但是,如果你真的像孙悟空一样叛逆,你就能搞革命吗?猴子打翻了玉帝。他能比玉帝做得更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当你叛逆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没有建设性的批评是消极的,“破”容易,“立”难。但是不能有叛乱。没有反叛,就没有四大名著,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如此,可想而知,小说的作者一定不是一只躺在地上的兔子。希望传统名著能让我们读到越来越多的新东西。叛逆精神是我在杰作中的财富。当然,这是有前提条件和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