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香玲的姐姐童,是著名的京剧昆旦。

著名昆旦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经天津观众培养,走向全国。像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如李宗义和张春华一样,她是天津的儿子和骄傲。

准确地说,童是电影、戏剧、歌剧界的大明星。

她的祖父童思泉,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的童,母亲是中学外语老师,都热爱京剧,经常去参加票房活动和演出。受他们的影响和熏陶,童家子弟后来从事京剧行业。当童65,438+00岁时,她的父母在家为她学习戏剧,教授了《木刻斋》、《醉酒的宫女》和《马的边缘》。11岁时,在著名丑女金鹤年的合作下,在天津何春剧院演出了《女子释》,与哥哥寿玲在北洋剧院演出了《吴家坡》,在天津业余音乐会上出演了《彩虹通行证》,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她接着在天津名票缙云馆(杨木兰饰)和张曼君的师傅指导下学习《玉堂春》、《十三姐妹》等剧。

童很有表演天赋,是唱戏的料。从14岁开始就是职业演员。先是在天津各剧院为著名宫女、二旦演开场戏,参与了《茶花女》、《雷雨》等文明剧的演出。15岁时,受邀进入著名的“魁德社”昆班,代替河北梆子著名演员李桂云在《啼笑皆非》中饰演沈凤喜和何丽娜,一夜成名。她的父母邀请了白嘉林、高盛麟、李胜斌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使她一时成名。

童夫妇于1939年4月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取名为“公益社”,后以子女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命名为“凌社”。人们习惯称之为“童家坂”。童是主席,这个剧团的骨干成员是他的五个女儿:

长子(夏饰)随名将学习戏剧,后以编导为主;

二儿子童寿龄向老学生学习。起初,他与他的姐姐童合作演出吴家坡和其他学生的戏剧。后来因为变声,改唱小众。他还师从学派,经常与童合作演出《红娘》《十三姐妹》《花田错》《傲缘》等剧目,成为凌氏社会的宗师。

大女儿童,此时17岁,在青衣、花旦工作,是机关“挑梁”的顶梁柱;

二女儿童,师从尚小云,学习花旦、京剧蓝调,曾获《韩》、《穆》、《佘赛华》等剧目奖。

小儿子童香玲是个老工人,后来得到京剧大师马和周的赏识和指导。然而,到了晚年,佟湘陵承认自己是马的弟子,但不是马牌演员。

五子兄妹正好与川南“李佳五虎”同期,南北呼应,五子兄妹成为了北方金门的“五子虎”。除了五兄弟姐妹之外,“童嘉班”还邀请了白嘉林、赵华南、盖春来、三吉贤、、金等著名演员前来演出。他们在天津市滨江路繁华地段的新中央剧院演出了《花田错》、《面桃花》、《怪双会》、《大不列颠节》,开了个好头,相当受欢迎。

1939年5月3日,童作为凌社的男主角,经天津大风报总编辑沙达峰推荐,成为天津循门早期弟子之一。《媒妁》、《香带》、《灯谜》、《霍小玉》、《钗头凤》、《钗头凤》等都是荀亲传。她经常往返于天津、北京和上海之间,并因此而出名。1940年,“凌社”邀请李圣藻来上海演出。据说他初到上海时,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表现平平。后来又邀请了当地著名的小丑刘斌坤合演《大拳头棺材》和《纺棉花》,一炮而红。有人甚至称童为“裂纺花旦”,对此众说纷纭。其实在旧社会,一个演员想表演的东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往往会受到老板的约束。老板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要求一些演员不愿意做的条件,而演员却不得不忍痛求生。后来童和刘仔合演了《十八扯》,两个不凡的杂校歌手说绝对上海滩。随后,童与林树森、唐、高百岁、邱、和季同台演出。当她从上海回到天津时,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就像一个著名的女演员。

9月1942回津演出《红娘》《大不列颠节》《刺绣》《王宝钏》《穆》《戏迷小姐》等。在中国大剧院和北洋剧院,非常受欢迎。40年代中期,京剧流行,荀派流行,花旦演员如雨后春笋。童生逢其时,红遍全国。为了拓宽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在1945年(另一个1947年),她再次成为一名学徒,并成立了薛梅门。1948年与赵大师同台演出和潘金莲。解放初期,她曾率团在Xi安新生剧院演出,很受欢迎。1951年,她和著名武术家李中林从香港归来,又去了上海并在此定居,后加入上海京剧院。抗美援朝期间的一场义演中,童与芙蓉草、王少楼、、王桂清主演《汉明公主》,红花绿叶相映。20世纪60年代,她被派往法国和其他国家演出。

她有天生的表演天赋。她与言慧珠、李玉茹并称为沪上“三大昆凌”。她和言慧珠是京剧、电影和戏剧的大明星。童早年曾与天津影坛名人黄、、等合拍多部电影,如与张发、、合拍的《夜店》1947,与魏鹤龄合拍的《粉墨郑帕》1948,与乔奇合拍的《女大亨》1949,以及。她真的是才华横溢,光彩夺目,事业道路一片光明。

童在京剧艺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的艺术思想是开放的,他吸收了各种艺术门类和派别的长处来充实自己。除了荀派,她还向要好处,学习表演了梅派的《贵妃醉酒》、《宇宙锋》、《霸王别姬》、派的《韩》、《摩登贾女》,以及程派的《索林囊》、《雪中六记》、《赤佛传说》。所以她的演艺道路很宽,融合了“四大名家”的艺术,表演细腻,刻画深刻,人物形象生动。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艺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在演唱上,既有“浔派”的明艳俊朗,又有“梅派”的飘逸大方,还有“程派”的细腻委婉。在表演上,她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善于灵活运用传统技法塑造人物,刻画个性,从而使角色与众不同。有人评价她形成了“荀戏唱”“梅戏循化”的“童凌志现象”。她对传统的荀派名剧《媒妁》、《太子与歌妓》、《于今女》进行了加工和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旧剧的表演方法和内容。由于她有丰富的影视剧表演经验,对京剧中的白静、白芸等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如《媒婆》、《入宫》、《游三姐》、《王熙凤扰乱宁国府》、《武则天》等,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她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大胆提出将《于今女》中的“打”的朗诵改为演唱,并用【黄儿原板】、【跺板】创作了一段较长的咏叹调,形成了童自己的特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京剧曲谱集成》第七集被收入《童本》、《于今女》。1984荀慧生夫人为其作序,肯定了童在继承传统方面的做法和成就,“希望有更多像童这样的人投身其中”,表示“学习前人,继承传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建立独立的艺术风格”20世纪60年代,她与俞振飞、刘斌坤联袂主演的《于今女》成为难得的经典。童在《游三姐》中的“喝酒”一幕非常精彩感人。1963年,田汉专门为她改写了歌词,由他主演的《游三姐》被拍成了国剧艺术的彩片,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61年底,童赴京,出演新剧《武则天》,好评如潮。从此,该剧成为她的又一部代表作。此外,他还新排演了《樊梨花》、《孟丽君》、《杜尔梅》、《刘一传》、《王熙凤闹宁国府》、《现代戏赵一曼》、《送肥的故事》等。赵一曼被黑龙江京剧院改编,参加2011京剧节演出。鉴于《王熙凤闹宁国府》创作和演出的成功,2004年有人评价“曹雪芹、陈西亭、童在文学和京剧史上的文化意义,一层一层地体现在我们面前。”(曹是小说《红楼梦》的作者,陈是京剧《王熙凤闹宁国府》的编剧,童是该剧的主角。)李靖,同的学生,天津京剧院著名花旦演员,继承了《王熙凤闹宁国府》这出戏,并进行排演,演出效果极佳。1956年,童在话剧电影《宋世杰》中扮演宋朝的妻子万。她没有遵循多彩女人的方式,也没有遵循老聃的商业方式。而是另辟蹊径,打破了业务的限制,演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与她涉足影视剧表演艺术不无关系,1964年,她和沈金波在京参加全国话剧演出,演出的《给胖》受到好评,并制成唱片,被全国许多剧团感动。1976年,她和刘斌坤表演《十八章》并拍成电影,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资料保存。1977年,她恢复了舞台剧表演,对《看渔传》《梅陇镇》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剧再次进行了修改加工,使剧目更加合理紧凑,更加注重演唱技巧,表演更加细腻传神,对人物的把握更加准确。

童在《戏剧报》1980第6期(第277期)第4-6页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京剧争取更多的观众》的文章。针对传统京剧剧种复盘时满座飘红的‘老戏热’现象,文章说:“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对传统京剧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今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传统戏曲当成古董,而应该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给它添加新的符合新时代观众要求的东西。如果满足于老观众的原有水平,维持现状,只会受到小部分老观众的喜爱,对于广大的业余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来说就很难了。”她提出了对京剧导演、布景、音乐等方面的改进意见,并结合自己在《于今女》、《宇宙前线》、《樊将官》、《媒婆》等剧目演出中尝试进行的改革,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同时,她指出:“要进行一场戏剧变革绝非易事。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名剧,一定要谨慎对待。要保持它们的本质,就不能一下子认不出来。”她提出:“要为我们京剧赢得观众,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重视和提高演出质量。要提高表演质量,就要肯下功夫,好好学习。”她说:“有些演员片面追求唱功,做一对一的外貌模仿。你可以这样学外貌,但总会让人觉得你差一点什么。心情好的差不多有什么区别,就是差不多‘人’。虽然老剧都是节目,但其实前辈们创作的节目也是以人物为原型的。”“老先生也讲究人。”文章最后,她对京剧的未来和年轻的京剧演员寄予厚望。她说,“我想只要我们愿意像前辈一样努力,新的名人、名生、名人、丑人一定会出现,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

1981 8月12日,一场纪念周的演出在美国纽约州林肯艺术中心举行。应美国梅尔波梅纳基金会的邀请,童和率上海京剧团赴美国协助周少林演出。剧目* * *包括刘唐写书、坐楼杀惜、拦马、盗御马、宇宙锋,以及《追韩信》、《四子》、《挑中华车》三个剧目的选段。8月23日的最后一场,有的偷马,有童的宇宙锋,有周少林、童和四位书生。1982年,童在香港举办了一系列个人代表剧目的演出,引起了轰动,赢得了世界声誉。有人评价她是荀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艺术已“出荀入子”,显示出“梅派满荀派骨”,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京剧明星”。这些都是对通京剧艺术的极高评价。1983年,童应邀参加北京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进行了歌唱表演,并与宋宇春一起表演了《坐楼杀惜》,在北京引起轰动。4月2日,1985,童在纪念周诞辰9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纪念演出中,她与周少林联袂出演《乌龙院》中的,周少林饰演宋江,孙正阳饰演阎的妻子,她与周少林、夏联袂出演《宋世杰》。同年,在天津举行了荀派专场演出。年过六旬的童与同行一起演出了《于今女》、《红娘》、《红楼恋人》、《樊江关》,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他还与严星鹏合作了《王子与北京长安大剧院的舞女》。她在不同时期与颜、颜、颜兴鹏联袂主演,成为梨园佳话。65438-0987在美期间获得“亚洲艺术家奖”。1994年7月6日,年过七旬的童应邀赴台演出《游三姐》和《四郎访母》,标志着她舞台生涯的结束。

1995年7月,一代巨星童在美国纽约的公寓中不幸离世,令人惋惜。好在有孙正阳合演的《十八章》等剧目的“声像”等丰富视听资料,以备后学。

童的成功之路再次证明,刻苦学习,广泛学习,然后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建立创新进取的精神,是培养艺术家非常有效的经验,今天的人们应该受到启发和重视。

“流水不停淘沙,浪未熄便生浪。”(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对新人寄予厚望。

(作者赵: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分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市分会会员、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