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历史学科的渗透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一门涉及方方面面的学科。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才是德才兼备的;现代的教育方针叫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思想和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个人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中学历史渗透德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具有依赖性、暗示性、渐进性、多样性和判断性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并加以把握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内在联系。不知道这个就不能确定。

(1)依赖性。就像液体渗透物质微孔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理解、评价历史事实。“政治”以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以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以基于事实的评价启迪人。因为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证据,没有它们,历史教学不仅会失去科学性,也会失去教育性。历史认为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历史科学博大精深,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自觉。正因为如此,它反映了过去,叙述了历史。如果脱离历史事实,“渗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暗示。也可以说是暗示性的。它的教育功能包含在对历史的评论中。不可否认,它也可以像政治学一样公开、正面地宣传、灌输教育,但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是在历史教学中,在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但不留痕迹地给予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最好的写照。贴着标签、喊着口号的“学生应该这样做”、“学生应该那样做”的教育,也许是波澜壮阔的,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渗透”,很难得到渗透德育的效果。老子说,“圣贤无为而教无字”,“渗透”就是无为而教无字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在隐性教育中让学生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速有力,但是一旦了解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然要深刻牢固得多。

(3)渐进主义。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教某一节课、某一段历史内容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有相应的思想道德影响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过程,构成了德育的逐步渗透。它告诉我们,每一堂历史课都离不开德育,也告诉我们,再多也难。不能纯讲历史,讲事实,不承认也不屑于道德教育的渗透;但不宜利用话题,以主持人自居,甚至说教空洞。这种渐进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禁忌的是暴露于十寒,但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心和坚韧。毅力就像滴水穿石。用典型的历史事件渗透历史,是历史人物创造的,但历史也是由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美丽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而著名的历史事件能深深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女娲造人、大禹治水、伐周、秦灭六国、长平之战、陈胜起义、楚汉之战、垓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国鼎立、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夏佳。

第二,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历史教科书中的爱国报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勤劳节俭精神、不畏强暴的不屈精神等道德内容,都有生动的例子。例如,忠诚的国家公仆岳飞,人民的好干部焦,模范节约者雷锋等等。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在这方面,历史有其独特的优势。要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作用,将传统美德融入历史教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导人,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探索的历史。翻开史书,从古到今,几千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剿灭鸦片的林则徐、浴血沙场的关天培,我们要铭记他们忠诚的民族气节。从幸免于船* * *的邓世昌、为国捐躯的丁,到甘愿为变法而死的谭嗣同,他们英勇的爱国行为;朱自清宁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时期毅然蓄起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表演。他们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各界爱国人士自觉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捍卫民族独立的重任,在中国生产者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中国而不遗余力。在教学中,遵循历史发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令人尊敬的杰出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但历史事实中有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正义的,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他们的正直、坚毅、浩然正气,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年轻人的正面榜样。还有懦弱的民族败类,被人唾骂背信弃义。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引以为戒。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的时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长补短。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既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和优秀传统,又要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应该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讲道理、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科书和地方历史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的内在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工作,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课堂教学采用比较法,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中国明清以来300多年的科技落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技相比较,可以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讲述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总结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之路及其成果。在培养学生总结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了解中国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二)调动学生完成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成了所谓的“副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德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讲故事和表演小品。围绕德育主题,资料都是学生自己找的。学生通过看课本、看课外书、找资料,自己自编自导、讲故事、表演小品。同时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完成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

(3)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信息。

人类悠久的历史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历史依据。这些历史见证者更加真实、直观地描述了历史的原貌,起到了更加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历史信息,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缩短时空距离,达到德育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古迹、博物馆等。在这方面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四)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教科书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乡土历史的内容,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相信它是可信的,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情绪* * *以达到教育目的。如对金顺昌的胜利,阜阳四九暴动。历史和现实,祖国和家乡融为一体,英雄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学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爱国情怀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教科书是加强历史德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5)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对德育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课外活动主要采取以下形式:(1)在各种重大节日到来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教学功能,同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可以面向全年级或全校学生开展,可以举办图片展,让学生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图片可由学生自行收集。(2)播放视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曾多次组织学生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电影,让学生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比如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时候,我可以播放中国石窟艺术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石窟艺术的奇妙和精致,仿佛融入了艺术的海洋,还可以播放七七事变和长征。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3)写历史人物传记。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本和课外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某一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专题讨论,然后以写人物传记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客观评价其功过。比如写秦始皇、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的传记。(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历史著作、传记、一本教科书或一篇文章来组织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包括他们读过的书或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5)历史故事报告或讲座、历史成语故事等。可以分成小组,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为集体争光。这项活动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竞技性强,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史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学生自己也可以进入“角色”,接受深刻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6)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开展道德教育。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道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场景,如“九一八”、中国* * *产党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史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观、阶级观的教育;有很多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至于思想教育,就更明显了,唯物史观渗透在所有历史课程的每一个课时,甚至每一个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和尝试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必须建立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只有把道德教育纳入历史规律,这种教育才能令人信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向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从而达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