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全面,设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两个学科8个博士点,设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的历史学科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校。1902四川高校开设外国历史课程。1910年,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库古学派,开设了经学、史学、张慈等学科,其中历史学科发展成为历史系已有百余年。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46名硕士生导师。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平实、稳健、谨慎、创新的学术传统,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在国内学术界备受瞩目。改革开放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1682名本科生。近五年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11766800元,发表学术论文1555篇,出版专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获奖励100余项,省部级重要科研奖30余项,教学奖5项。其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跨世纪杰出人才”2人。

目前,学院拥有近65438+万册中外文图书和多种出版物,现代化办公教学设施齐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前身是四川大学旅游系。这个专业在国内同行中起步较早。80年代中期,在历史系的基础上设立旅游文化与管理专业,招收专科生。自1992起,在历史学本科专业正式开设旅游管理与文化方向。1996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997,旅游部成立。2000年7月12日,四川大学旅游系升格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学院现设有四个系和一个研究所:酒店管理系、旅游企业管理系、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系、旅游文化系、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目前平均每年招收60多名本科生和40多名研究生。学院具有跨学科渗透、学科理论扎实、科研能力强的综合学术优势,在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方面具有相当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主持和参与了十多个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目前,学院已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80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现有教师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占总数的38.8%;博士3人,占比16.7%,在职博士5人,未来两三年博士占比将达到44.4%;中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4%。全校教学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48.28%,博士比例约为26.8%。相比之下,我们学校的“双高”比例并不低。由于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可以预计,未来几年我院“双高”学生数量还将继续攀升(这还没有算上引进的人才)。此外,部分教师曾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学习或深造。总之,我院师资队伍的特点是:职称和学历比例高,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教师专业有旅游经济、工商管理、旅游规划、专业外语、博物馆学、建筑学、宗教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这样的团队可以说教学科研实力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三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7名研究生和144名本科生。

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四川省最早设立的旅游学科硕士学位,专业设置全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在西部高校旅游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院有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文化四个研究生研究方向。

旅游学院起步晚,但起点高,人才多。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引起了同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院近年来已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85篇,提交有关部门批准的研究计划30余项。同时获奖20余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区域旅游经济的成功结合”获四川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拥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中外文图书65438+万余册,各类出版物1种,其中计算机房、阅览室、资料室1种,多媒体教室1个,学生实验用现代化设备齐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