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历史教学

摘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slgz高中生师生关系价值观论文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国家和人类的命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格,是我们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情。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首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在经历了初中的心理动荡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都趋于成熟和稳定。

这种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上。

“思维是智能的核心,逻辑是思维的一面镜子。

“[1]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依靠经验的支持来引导思考,这是经验性的。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理论化的,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高中生能够对自己理解的概念做出更全面、更符合逻辑的定义,体现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2]高中生的各种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高中生的个性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达。”朱蓓莉将其归结为六个特点: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关注自身的人格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度;有强烈的自尊心;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3]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与高中生价值观的初步确立密切相关,但高中生的价值观容易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缺乏稳定性。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对一些现代教育理念有初步的了解。

比如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教育观,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等。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学生心理实施有效教学?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描述一下。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身体发育相比,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是滞后的,同时又趋于成熟,这使得他们渴望与成年人平等相处。一个凌驾于他们之上的老师,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是一个倾听者,一个导师,一个帮助者。

学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基本心理使他们倾向于老师,就像花草树木倾向于阳光,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取决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人际关系中的特定态度特征。

”[4]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对学习过程的长期兴趣,这是有效的学习。

这种有效的学习依赖于老师对学生的真诚、信任和理解。

真心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奴才,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除了依靠课上的* * *和渊博的知识,灵活的课堂策略,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不要急于给他们压力。

同时,老师的烦恼和希望也得到学生的理解,让自己的老师立体、真实、有魅力。

我的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坐立不安,不想学习。了解后才知道是因为他父母离婚。

而且他不想把这件事告诉其他同学,也不想让同学知道。

他说话的时候,我只是认真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倾诉完之后,觉得很轻松,异常信任我。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尝试历史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高中生思维活跃,逻辑思维和各种推理已经成熟。能够提出问题和提出问题,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

所以有必要尝试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

杜芳教授认为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等方面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和主体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

【5】这里老师的引导是关键。

在研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我为工业革命的兴起设计了以下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因素?英国是怎么拥有的?(以上材料均有提供)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因素,对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产生兴趣。

针对媒体对曹操墓的报道,学生们都充满了兴趣。

“如何确认这个墓是曹操墓?”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证实”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师如何在问题式教学法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第三,挖掘素材,陶冶情操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开始考虑价值观的问题。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一个人从来没有像在青春期那样如此关注价值观的问题。

【6】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引导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资源中有丰富的材料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包含着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

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让许多中华儿女为祖国悠久辉煌的历史而自豪。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曲折的一生,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

周恩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在中学时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中学时代启发和激励了很多同学把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也有那些刚强不屈的改革者,比如商鞅的“天下不共治,则国为非法”;王安石的“三不足”向我们展示了与时俱进、无所畏惧的精神。

高中生可塑性很大,中学阶段是形成独立见解的时期。情感引导不仅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信息社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强了。如何在教学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取长补短,是我们教师一生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以上是我肤浅的理解和实践。请纠正我的缺点。

参考资料: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

[2]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83~388。

[4]罗杰斯作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5。

[5]杜芳主编。历史教学论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3。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