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大米粥中的米粥历史
米粥应该算是滕州最传统的早餐饮品了,据说起源于楚汉战争时期。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意思的是,滕州每当提到粥,一定是这种米粥,而不是广义的那种粥。因此,米粥在当地自然被称为粥。
当然,煮粥的技巧也不是一般人一次两次就能掌握的,而米粥,够温的,应该是还没煮好就已经闻香了。煮米粥需要用专门的大粥缸盛。这个坛子是一个特大的陶罐,用泥土做成,口小底小,但肚子巨大,一个坛子能装100、200碗。
在滕州街头的早点摊,米粥的坛子一般都是用麦秸包裹,再盖上白布盖,既美观又温馨。即使是下雪天,坛子里的米粥还是热了五六个小时;舀粥的勺子也很有讲究。传统上是用一根粗竹竿截掉一端,留一个结作为底部,在侧面绑一根长木棒作为把手,服从一勺一大碗。
其实米粥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着淡淡的黄色。米粥的味道极其诱人,醇厚细腻,混合着浓浓的豆香味和米香味。喝完一碗,看看手里的碗,好像刚洗过一样。米粥,谁不碰碗,在圈内人眼里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