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的故事
婆婆纹身: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参军。临行前,姚夫人把岳飞叫到眼前,说:“你现在有什么打算?”“上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太对儿子的回答特别满意,因为忠心报国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纹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不会忘记。岳飞解开外套,让妈妈拿针。姚太太问,“针刺很痛。你害怕吗?”岳飞说:“妈妈,一根小钢针算什么。我要是怕针,怎么上前线打仗?”姚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字,再用绣品绣上去。刺完后,涂醋墨。从此,岳飞背上的忠君四字永不褪色。
三封拒绝信:
当金兵入侵中原时,在金人面前得意忘形,但他没想到会有一封求和信。岳飞第一次批评了秦桧的行为。结果,高宗同意投降,但岳飞拒绝了三次,并坚持抵抗,所以在危急关头他不能这样做。这无疑使高宗和秦桧对他深恶痛绝,也为后来的风伯馆事件埋下了伏笔。但他坚持抗战的决心让当时的人心存感激,这些人最终形成了一个支持岳飞的团体。
直奔黄龙:
1135年,岳飞带领抗金队,非常厉害。无论他走到哪里,反叛者都加入进来,人民都支持他。金军将领毫无办法。在岳家军的威慑下,金军将领也领兵投降。抗金形势大好,收复北方失地,夺取最后胜利有望实现。岳飞高兴极了,对部下说:“你们直接去黄龙府喝一杯吧!”
十二枚金牌:
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率领岳家军经过盐城、应昌等多次激战,沉重打击了金军王牌骑兵万艳宗弼麾下的金军主力“拐马”、“铁富图”。宋军乘胜追击,一路行军到开封,杀到了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面对势不可挡的岳家军,洪雁宗弼命令金军放弃中原,撤出北方的燕京。岳飞没等到收拾旧河山上天,却被十二枚金牌召回。从小分队手中接过金牌后,岳飞不禁感叹。把军队调回朝鲜的岳飞很快就被囚禁了。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和岳云吊死在风波阁。
不必要:
岳飞回到临安后,立即陷入秦桧、张军等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公元1141年,岳飞被诬告“谋反”,投入临安大理寺,亲自审讯,严刑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正在加紧筹划第二次和谈。双方都视抗日派为眼中钉肉中刺,金兀术甚至言辞激烈地给秦桧写信:“必须杀死岳飞,才能实现和平。”在内外两股恶势力的夹击下,岳飞一身正气,光明磊落,精忠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抗朝廷的证据,但岳飞还是在绍兴十一农历除夕,在临安大理寺被赵构杀害,时年39岁。岳飞还在城门口斩首了张喜安和他的儿子岳云。岳飞父子和张喜安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与秦桧对峙,秦桧支支吾吾说“此事莫须有”。韩世忠当场反驳:“没有必要有三个字,如何能服务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冤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字,“天天明,天天明”。这是悲愤的呐喊!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宋襄州(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刚村)汤阴县永和乡李小勉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是坚定的抗金者,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率领岳家军与金军交战数百次,所向披靡,“旗鼓相当”。1140年,出征北伐,先后在盐城、应昌击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然而,宋高宗和秦桧一心讲和,以12枚金牌下令撤军。岳飞被迫孤军作战。在宋金谈判过程中,岳飞遭到秦桧、张浚等人的陷害,被捕入狱。114265438+10月,岳飞被朝廷以“谋反”的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非常重视人民抗金力量,创制了“连河朔”之计。他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起义军与协同作战,共同打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采也是将军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诗篇《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精通军事谋略、骑射,擅长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达了对“岳家军”的最高褒奖。他以壮志未酬开始北伐的悲情,写出了《满江红》这首千古绝唱,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精忠报国。
岳飞治军奖惩分明,纪律严明,以身作则,体恤下属。岳家军有“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鲁”的军纪。连金军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只身御敌,不敢远攻以胜”的消极防御策略,始终主张积极进攻,以求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期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宋金时期,金征服辽、北宋,占据中原,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妓女,许多重要城市被金军洗劫一空,成为空城。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因此,抗击山西金兵,收复中原,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宋史》说岳飞“忠烈怒,辩正”,颇为贴切。赵构、秦桧、万俟卨和其他国家将永远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