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的历史故事
浔阳河头曾经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飞檐亭,一直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关于九江这个琵琶亭的来历,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传说唐朝明成祖年间,朝纲败坏,奸臣玩弄权术,忠臣受压,百姓水深火热。偏偏有一年一种奇怪的眼疾在江州城蔓延。得了这种病的人,先是眼睛红肿,然后就瞎了,没有什么神药可以治。搞得人心惶惶,苦不堪言。当时江州城里有个歌手叫胡秋娘,也是出身贫寒,靠唱歌为生。那天唱完歌回来,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母亲,一个儿子抱着一个父亲,还有盲人沿街乞讨,我感到同情。她把所有唱歌的钱都给了那些可怜的盲人,然后不高兴地回家了。后来,她靠在床上睡着了。在昏暗的灯光下,只见一个头发红润的老人飘在空中,对她说:“秋娘,你要想救穷人,就必须在旬阳江头建一个池子,等到七月四十九日,池子里满是阵雨,把阵雨的病人的眼睛擦一擦,就可以重见光明了。”切记切记!”老人说着,拂去他的长袖,飘然而去。胡秋娘醒来,大吃一惊,心想:这可能是神仙的指引吧!于是,她用自己多年卖唱赚来的一些积蓄,在德阳头建了一个泳池。她在池边呆了7749天,果然,池边满是一池清澈透明的露珠。这些花洒能治疗眼疾吗?胡秋娘也不确定!她叫来了一个盲人阿姨试一试。甘霖把它放在大妈的眼睛里,大妈顿时觉得一阵清凉的感觉,眼睛慢慢微微睁开,然后就像往常一样明亮了。胡秋娘喜出望外。消息一传,盲人们纷纷赶来找胡秋娘治疗。胡秋娘用池里的花洒小心翼翼地给盲人一个一个擦拭,他们真的都重见光明了。人们都称赞:“胡秋娘真是扶贫济困的观音菩萨!”这一来,到处都在赞美胡秋娘的大恩大德,已经传到了北京另一个艺妓裴杏女的耳朵里。裴星女是长安(今陕西Xi市)东南曲江人。她师从老师,琵琶弹得很好。她是长安城第一个著名的歌手,许多富家子弟都被她的美貌和唱功迷住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美貌大不如前,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做妻子。我才知道这个商人是个只看重金钱不看重友情的人,于是离开了她出去做生意。空船上只剩下裴星女一人,为明月伤心,泪湿身,四处漂泊。她听说胡秋娘用一颗慈善的心拯救了江州的穷人。她很感动,决定去拜访胡秋娘。裴星女从首都长安南下金陵,乘船溯流而上,一路上弹着琵琶,唱着新词,歌颂胡秋娘的德行。有一天,来到江州,我把船泊在浔阳江头。裴星女上岸,看胡秋娘筑的甘露池。听到人们对胡秋娘的赞美,心里对胡秋娘越来越恭敬。正在这时,胡秋娘来到了她的身边。原来,秋娘听说裴星女专程从北京来看她,实在过意不去,特地来接她。两个歌手相遇时,只恨相见恨晚,情同姐妹。他们手拉着手走进小屋,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裴星奴说:“秋梅这么年轻漂亮,又有菩萨心肠。大街小巷人人夸她。真是可敬!”秋娘道:“姐姐哪里说的?我们歌手就应该照着别人的脸来演,过着卑微的生活,整天吞着眼泪。只要能为村民做点好事,留清白在人间,死而无怨!”裴星奴叹了口气,说道,“唉!我妹妹说得对!“裴星奴和胡秋娘两个歌手,越聊越投机。他们从白天谈到黄昏,从月亮谈到黎明,谈了三天三夜。他们互相倾吐心声,谈论国家政治事务中的腐败,造成了无尽的苦难;当我谈到我悲惨的一生时,我忍不住哭了,感到悲伤。裴星奴拿起琵琶,迎着无边的月光,拨着琴弦,用呜咽的河水声,奏出催人泪下的曲子。秋娘情不自禁地跟着韵脚唱起来,像一泓清泉滴下石子,唱着悲凉悲凉的歌,控诉着世间的不公。裴星女正弹到伤心怨恨的地方,忽听砰的一声,琴弦断了。裴星奴气愤地说:“这苦日子真苦。秋梅,我再也不想过这种围墙下的生活了。”胡秋娘的眼里也是愁容满面,她说:“姐姐,我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可是我们到哪里去定居呢?"裴星奴说:"世界那么大,难道就没有你和我妹妹的位置吗?“天涯海角,让我们两姐妹飞走吧!”裴星奴说着,突然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到船头,把琵琶扔上岸。琵琶“噗通”一声,正巧掉进了胡秋娘修建的池子里...金鸡报晓的时候,裴星奴和胡秋娘的船已经不见了。浔阳河头的水池中,只升起一座飞檐亭。它被称为琵琶亭,因为它是由歌手的琵琶制成的。据说江州司马白居易那天晚上正好在江边送客,听到了凄婉的琵琶声。他感受到了琵琶艺妓的生活经历,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