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历史试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一份(好的)合格的历史试卷应该是正确的、适度的、一致的、和谐的、简洁的。正确:试题没有错误。是否正确把握了每次考试的性质,维护了课程标准的权威性?公平公正吗?论文评分比较全面,需要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考察。适度:是否是对学生素养的综合考查,试题的设计能否具有典型性?应该有信度和效度,对学生公平,没有地域差异的认识问题,调查结果有效,即调查过程的内容和方法适当。符合性:概念与实际相符,一题中几题与实际问题相关,体现学科性质,达到测试学科素养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和谐:根据考试目标内容,合理选择试题类型,合理安排试卷结构。如:比例结构,整体安排完美。简洁:主要是题目简洁规范。

一.可靠性

试卷的可靠性是试卷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性指标。试卷的高信度表明考生的分数不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考生的分数能够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影响试卷可靠性的因素有:

试题的难度。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都会降低试卷的可靠性。

②问题数量。试卷题目越多,可靠性越高。因为题量增加,尤其是同质题的数量增加,每道题上的随机误差会相互抵消。虽然评价受内容和时间限制,题量不能太多,但可以尽量把大题做小,增加题量,以提高可靠性。

(3)话题语言的准确性。不规范不准确的题目语言也会降低试卷的可靠性。试卷的信度值只能在考试后计算,计算过程复杂。因此,为了提高试卷的信度,教师应尽量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使试卷的信度值尽可能高。

二。有效期

试卷的效度是对测试结果与预定测试目标一致程度的衡量,效度反映了试卷的有效性。如果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学习基本一致,这样的试卷效度高,说明试卷内容正是需要考察的内容;如果试卷的效度较低,说明所要考查的内容没有被充分考查。初学数学学业考试主要关注试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反映的是试卷是否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教学重点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结构效度反映的是试卷的图形结构、题型结构和排版印刷质量是否合理。

提高试卷的效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考试的目标要明确,是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测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第二,试题的设计要有效反映考试目标。填空题和选择题一般用于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解题则用于测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第三,试卷的要求要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试卷内容应与数学教材重点部分相关,排除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试卷不能有跑题和怪题,试卷内容要兼顾知识和能力。

三。困难

难度是指试题或试卷的难度,是试题或试卷是否适合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指标。

试卷的难度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来选择。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察考试的难度不要太大,一般控制在0.8-0.9为宜;初中毕业考试全卷难度一般在0.75左右;对于选考来说,全卷平均难度在0.6左右,能产生良好的选考效果;

因为试卷的难度值只有在考试结束后才能得到,所以在命题时需要对试卷做出更准确的估计。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编出适当难度的论文。

一般来说,难度适当的试卷分数分布应该是近似正态的。

四。歧视程度

区分度是指试题或试卷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区分能力。区分度是反映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知识能力的指标。一篇区分度高的论文,可以区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让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能力弱的学生得低分。如果高低水平的学生分数相近或无规律,那么这样一篇论文的区分度就低。

区分度与试卷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分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控制试卷难度来实现的。如果试卷太难,优等生和差生都答不出来,就不存在歧视。如果试卷太容易,优等生和差生都可以答,不存在歧视。只有适当的难度才会有很好的辨别力。实践证明,难度值为0.5的试卷,区分度最好。但在实际的试卷准备中,不可能要求所有题目的难度值都是0.5。一般来说,较难的试题对高水平考生的区分度较高,较容易的试题对低水平考生的区分度较高。中等难度的题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有很高的区分度。所以,当我们要求考生的分数呈正态分布时,难度和特别容易的题较少,接近中等难度的题较多。此时,整张试卷的难度接近0.5,所以试卷的区分度很高。

考试的“歧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考试固有的筛选功能决定了任何考试都存在“甄别学生”,有些考试(如高考)更需要“甄别选拔”。另一方面,过度的“分化”,如强调“一分之差”的准确性,必然会降低数学教学的生命力,将教与学从强调数学的过程引向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各类考试(包括高考)起点要低,难度要平台式增加,“差异化、选择性”题目数量要适当,分值要少。对于一个群体来说,歧视程度的轻微降低可以给教与学带来活力,提高整个群体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创新人才的发展提供空间。当然,理想的数学考试应该是“平均分高,辨别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