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票是干什么用的?
分析:
书票作为图书馆收藏的信物和微缩印刷品的珍品,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被称为“纸上的宝石”、“印刷的珍珠”、“书的灵魂”、“书海的风帆”。
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德国,比邮票早约300年。最早的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书票,也有人说是LGLER(刺猬)书票。其实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早期以书票作为收藏标记,内容多为贵族家徽。后来,书票流传到法国、英国乃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流传到美洲和亚洲,内容和题材都有了新的变化。这时,马西斯、高更等许多著名画家也参与了书票的创作,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也使用了书票,使书票的功能开始从单纯标记书籍的实用性向艺术审美层面发展,书票也变得更加精致。18世纪前后,欧洲、亚洲和美国的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书票协会或俱乐部,交换和收藏书票成为时尚。1953首次举办国际收藏家大会。之后每隔一两年举办一次大会,同时举办展览,让库票有机会在国际上广泛交流。后来有人提议成立正式的国际组织,“国际书票联盟”于7月28日诞生,1966。现在会员已经扩展到41,会员数万人。
书票传入中国,一直被认为是30年代初的事情。事实上,在此之前,一些传教士、西方学者和外交官已经带着书来到中国(上海图书馆有收藏证书)。1933左右,叶凌风、诗人郁达夫等著名作家开始关注并推广书票,“凤凰”书票就是叶凌风写的。1934年,李华创办了现代版画研究会,并在其刊物《现代版画》第九期上发表了专门的书票集,这是我国第一部手工印刷的书票集。中国书票艺术委员会主任董亮先生曾告诉我,鲁迅先生也非常关心书票。他曾托日本朋友从日本买船票,徐光平在用。近年来,台湾省、北京等地发现了更早的中国人制作的图书票,将中国图书票的起源提前了20年。台湾藏书家文在1913的图文并茂的法国百科辞典中,发现了一张“关祖章藏书”的书票。图为一个书生披着方巾,晚上在一堆书里看书。面部设计精致巧妙,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无独有偶,国家图书馆还从《京张路工人摄影》作品集(1910开头出版)的后页发现了同样的书票,证明《关祖章作品集》的书票最晚制作于1910。关祖章,广西人,留美归来,当时在交通部工作。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爱上了书票,他可能是第一个使用和制作书票的中国人。由此可见,中国书票的历史已有90多年。
20世纪30年代以后,书票没有太大发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文化复苏,书票迎来了一个迟来的春天。艺术界一些书票作家和理论家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书票组织,于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董亮先生首先提出,于3月1984在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书票研究会(现称“中国书票艺术委员会”),李华任顾问,董亮任会长。65438年至0986年,中国举办了第一次图书馆门票展览,展出作品千余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之后,各地藏书票组织相继成立,举办展览、交流、出版,使中国藏书票的创作和收藏热闹起来。同时,中国的书票参与国际交流,并于1987年正式加入“国际书票联盟”。
迄今为止,已举办了第28届国际书票会议暨展览会(每两年一届),第8届中国书票大会(每两年一届)。我们相信,书票艺术源远流长,未来会更好。
关于图书馆门票
片面关注“艺术价值”的书票会死。
订票的发展
当人们得到一本珍贵的书时,他们往往喜欢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展示一切。过去,藏书家习惯于在书上盖他们收藏的邮票。这不仅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艺术欣赏。在一本精美的书上,是钟印刷的精美藏书,羞红了脸,相映成辉。与书籍印刷不同,作为藏书家的标志,书票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什么是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用于表明一本书所有权的图形符号通常附在书的封面上。”一般是版画形式,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书票一般是10 cm见方,小到邮票。国际通用样式要标上拉丁文EXLBRIS,中文意思是“我的一本书”,藏书家的姓氏。书票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限制,大部分是由藏书家的兴趣自由选择的。它通常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书票主要是画,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采用书票,而我们多采用书印?这与过去中外书籍在纸张和装帧上的差异有关。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柔软薄涩,便于吃印刷油,印刷效果好。外文书刊使用的纸张又厚又硬,特别是封面和封皮,印刷困难。我国传统的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卷边。外国书刊多为“靴硬领”(鲁迅语),封面内贴一张书票较为妥当。
书票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鲁迅大力提倡版画,书票也兴盛一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只有少数艺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创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李华和杨可杨等老一辈版画家的倡导下,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书票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随着大量书票作品的出现,围绕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自1986第一届全国书票展至今,已举办8届。1986 3月10,中国书票研究会成立。还出版了一些学术期刊和专著。《中国书票》最早出版于1984年,《书票艺术》出版于1990年,收集了108篇关于书票研究的文章,《中国书票史》前年由李云经先生出版。香港出版的东方书票也是去年出版的。
我们必须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图书馆门票的发展。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印刷精美的纪念小册子。1998年,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北京大学相继推出了三套纪念北大建校百年的收藏票,不仅为这次庆典送上了一份独特的纪念礼物,也是我国收藏票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然而,两个月的时间,原价100元的第一套北大图书馆门票已经被炒到了3000元。近两年收藏的书票有:北京图书馆90周年纪念书票、西冷文化书票、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暨敦煌学书票、中外著名作家木刻版画书票、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书票、中华体育文化书票等。,清华90周年校庆,并预订中国体育文化门票。近日,为庆祝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九岁生日,北京大学发行了“季羡林先生书票”。日前,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原藏门票及文物展览”。这些书票出自蔡若虹、王朝文、张定、黄苗子、丁聪、靳尚谊等当今一流画家之手,还被印成了一本书。这些纪念小册子的出版,极大地拓展了小册子艺术的表达空间,将小册子从主要是书友的个人欣赏推向了社会舞台。
但这种每次四五百元、装帧精美的书票纪念册,只是书票艺术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主要体现的是书票的艺术欣赏和收藏功能。作为图书馆藏书的象征,图书馆券的发展必须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国书票的重要先驱李华先生说:“如果把书票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来欣赏,甚至是艺术爱好者来收藏、收藏,这是它的衍生效应,而不是它本身的意义。”《书票》的著名作者董亮先生也说过,书票“必须与书有关,而且主要是实用的”。这就告诉我们,书票和邮票一样,首先是实用价值,其艺术性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上的。否则会让人误会书票是那种纪念小字画册,只是画上写了EXLBRIS和票主姓氏的字样。
现在精装书刊越来越多,传统的藏书印章不应该印在硬纸上。贴一张精美的书票相得益彰。总的来说,书票的内涵要比书印宽泛得多,它能展现书友的个性、爱好和向往,寄托藏书家丰富的气质内涵。中国当代著名的文人学者,包括巴金、冰心、钱钟书、施蛰存、金庸等都有自己的书。
大力发展通用图书馆票
书票的制作不同于图书印章的刻制,印章的刻制相对简单。如果你的标准不高,可以去刻印章的店拿一个。图书票的制作比较复杂。有些是画家手绘的,大部分是拓片。普通学者没有条件委托版画家自己制作专门的书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按照国外的通行做法,需要大力发展通用图书馆票。所谓万能书票,就是书票的票面上没有票主的名字,屏幕上有一个供用户签名的空白处。也可以在屏幕下方的空白处签名,可以标注编号,供用户用作书号。
这种书票可以印刷更大的量。也可以借鉴邮票的印刷方法,打孔,背面贴胶水,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你买下来,撕下来,贴在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书票也可以作为书的附页,随书赠送。最近出版的《中国图书馆通史》和《中国图书馆》的扉页上都贴着书票。三联书店* * *出版的最新版《钱钟书集》,有三张收藏票,很受读者欢迎。一本书在手,可以获得一张精美的书票,这对于藏书家来说是一件乐事。另外,可能他买你的书就是为了这张书票,对扩大图书的销量也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还可以为一些文博会、展销会等活动印制一些纪念书票。笔者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买了一套“文化名人收藏票”,十张书票才几元。知名度很高的浙江嘉兴秀洲书店,经常会给读者一些古色古香的印刷书票。去年的二手书信息合订本还收录了自制的书票,真的很有意思,也很优雅。
书票赢得了众多书迷的青睐,收藏、展览、传播蔚然成风,必然会给书票创作带来繁荣。书票艺术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本报特约记者宋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