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拯救孤城的历史背景

公元307年,刘琨成为并州刺史,进入晋阳城。有一次,数万匈奴兵围攻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人硬拼,势必兵败城破,于是一边严密防守,一边写信请求增援。

七天过去了,援军还没到,城内粮草贫乏,兵荒马乱。刘琨登上城楼,俯瞰城外敌营,苦苦思索对策。突然,他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他命令所有会演奏胡佳的军士到帐中报到,不久就组成了一支胡佳乐队,向着敌营演奏“胡巷”。

他们凄凄惨惨地吹着,匈奴兵听得士气大乱。半夜又放这首曲子,匈奴兵思念家乡,都流着泪回来了。

扩展数据

《胡佳拯救孤城之歌》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文本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歌颂了刘琨面对强大敌人入侵的勇气和智慧。

正文脉络清晰,开篇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方边疆很不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接下来的敌兵撤退铺平了道路。在这场战斗中,敌人和我们之间的力量太大了。虽然刘琨指挥冷静,但晋阳这座“孤城”却因为与世隔绝而岌岌可危。

然后,正文用五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刘琨是如何按照“四面楚歌”的计划,用一个宋胡佳击退匈奴,拯救了一座孤城。本文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力求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对晋阳大漠、冷岳、丘陵、匈奴军营的描写,表达了刘琨的忧国忧民之情。

"一个胡宋佳救了一座孤城,成为千古佳话."正文戛然而止,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既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又有序了话题。

百度百科-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