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风水学与中国其他传统哲学文化和科学思想一起,逐渐开始打破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的坚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前禁锢的大部分思想和研究的禁区都摆脱了枷锁。但是风水的命运是相当坎坷的。师从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景观设计、规划和东方文化生态(风水学)专家余希贤先生,从国外著名学者余先生处得到一本风水学著作。由于当时的政策环境,无法出版,只好中途停止翻译。近十年来,由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在旅游规划、景观设计、房地产开发、城市保护和建设中,出现了大量导致规划、设计、建设和保护失败的思想和行为,引起了历史、文化、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等领域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呼吁,相关研究和著述增多。
1986年,一位外国学者的到来,为中国的风水研究打开了国际交流的大门,同时也复兴了大陆学术界的风水研究意识。他就是上文提到的“外国著名风水学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高级讲师尹鸿基博士。尹鸿基,朝鲜族,师从世界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大师索尔(G,0,Sauer)和沃教授丨伯克利大学民间社会学系的弗雷姆伯巴德说。
1976年发表博士论文《韩国风水研究》(古称风水),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风水文章,引起学术界关注。尹鸿基通过1986北京大学余希贤先生的推荐,到中国进行研究考察,以验证他关于风水学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窑洞选址的论断。
此时,国内学术界开始以“风水”一词作为文献检索的关键词,发现在华传教士和外国学者对中国风水思想的传播和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中国的风水思想在7世纪初的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在韩国的历史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风水内容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太祖和汉阳(汉城)关于风水的故事。
在高丽时期(918 ~1392),宋岳(今天的开城)是朝鲜的首都。李成桂(李太祖)推翻高丽政权,建立李朝(1392 ~1910)后,有僧人建议以汉阳(汉城,今首尔)为都城,认为汉阳的地理环境完全符合风水的理想模式。李太祖最终采纳了和尚的建议,迁都汉阳。
风水学传入日本时,一般认为也是在7世纪左右由日本派往隋朝和唐朝的使节带到日本的。一些学者也认为风水是通过朝鲜传到日本的。日本学者渡边信孝认为,风水在东亚传播,“邻国从韩国开始”。风水学传入日本后,最初影响了城镇和寺庙的建设和布局,随后迅速普及到其他建筑和普通人的生活中。在日本,风水更多的是被称为“家象”。日本平安时代上半期,裕仁天皇统治时期(公元889-898年),藤原佐助编纂了《日本图书目录》,其中收录了《清五子》、《黄帝龙守经》等几部来自中国的风水经典。到江户时代,日本作家的作品陆续出版,其中最著名的是松浦东吉的《家庭画集》和溥仪银赫的《家庭画集》。日本近代最早的风水研究著作是村山智顺德的《韩国风水》。
1991年,佘谷明在《人文地理杂志》第43卷发表了《风水地理理论对李朝义殖民地的影响》,对李朝时代朝鲜半岛现存的331个村落进行了分类研究,划分为7种选址类型。结论是70%的村落位于“背山背水”、“藏风得水”地带,符合典型的风水格局。其他有影响的著作包括渡边信雄的《风水思想与东亚》、国雄和毛匡合著的《风水与城市意象》以及冈直的《间隔设计与阳宅研究》。1989年,日本还成立了全国风水研究者会议,目的是统筹相关的风水研究,协调相关领域的研究,收集世界上的相关研究信息,确立“东方压倒西方”的理论。
在东南亚国家,风水的思想也深受商业、民间甚至政治家的影响,成为一种趋吉避凶、追求吉祥美好环境的民间文化。
在新加坡,风水受到广泛重视。位于新加坡特罗?支路东侧的观音寺寺庙是典型的将中国寺庙建筑与风水要求完美结合的度假村。该寺建于1886,正面临海,可集前方低地之阳,三面环山,呈“坐山观海”之势。新加坡另一著名宗教建筑玉皇殿,内有一块石碑,记载选址过程:“以涌泉街为基点,依山傍水,依山傍水,绿荫葱茏,为风景区。”这种做法和中国地方志中描述的关于地方和家庭的位置和建筑是一样的。
如今,新加坡的许多酒店和建筑都是根据当地或外国风水师的意见设计或改造的。据说新加坡著名的海德酒店曾多次邀请著名的风水先生对酒店的大门、喷泉、酒店接待处进行改造。
在马来西亚港口城市槟城,有一座中国式的寺庙极乐寺,按照中国的风水模式选址。“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山,极乐寺所在的山头有鹤翔之感。”此外,如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总部、布鲁梅塔和马来西亚联合工业公司等。,都是按照风水模型设计的,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这个区域的建筑风格、景观、环境达到协调平衡的效果。
至于西方对中国风水的研究和介绍,可以追溯到明朝(公元1552 ~1610)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65438年至0582年,他被罗马耶稣会士派往中国传教,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中国传教史》一书中描述了风水大师在中国的活动:“地质学家根据山川河流和地理位置预测吉凶。看风水对西方人来说很新奇。风水师认为,风水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健康、运势、名利、一个地方的运势。”在利玛窦的《中国笔记》中,他还描述了他对中国风水的认识,并对其哲学背景进行了评论。“根据中国的理论,整个物质世界——人、动物和混合物——由五种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和土。
程》,中国儒家学说“肯定整个宇宙是由一个共同的物质构成的,宇宙的创造者似乎有一个微粒子连续体,与天地、* *、树木、四大元素(指西方传统观念中从古希腊继承下来的土、水、火、风四大元素)共存,每一个个体事物都是这个连续体的一部分”。后来在19世纪,随着更多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大陆,西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德国传教士艾德写的《风水——自然科学在中国的萌芽》(1838 ~1908在香港出版),英国传教士伊特尔,他们试图用西方的科学思想来反思中国风水学的合理成分,为理解和塑造风水学和哲学(文化)的核心开辟了新的途径。
艾德在书中写道:“什么是风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人们购买一块土地,建造一所房子,推倒一堵墙,或者竖起一根旗杆时,生活在贸易港口的居民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当香港* * *开通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著名的通往幸福谷的索道时,当地的宗族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恐惧之中,因为他们认为这条道路会摧毁香港的龙脉。当很多参与修路的工程师死于香港热,很多外国人因为瘴气不得不放弃在幸福谷建的房子的时候,中国人成功地宣告了这部分是对风水的公正判断。”
伊特尔在书中写道,“在我看来,风水反正是自然科学的另一个名称”。在分析中国风水理论的自然哲学的基础上,他将风水系统地分为“自然之法”、“自然之数比”、“自然之气”和“形”。经过仔细分析,他认识到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风水观念中,世间万物相互作用,人无法超越。他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要与自然保持一致,所以他要避免生活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氛围中,建筑活动要有利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风水学认为环境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整体考虑周围环境的前提下,仍然可以人为改造环境,达到与人类新的平衡。他剥去了风水的迷信外衣,认为风水这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具有有机整体的自然观。物质世界不是一个彼此无关的静态结构,而是一个“会呼吸的生命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环节都是相互作用的。可以说,伊特尔的研究提高了风水学的科学合理性,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当时乃至今天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李约瑟博士,中国古代科技史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近现代研究风水的伟大科学家。他对风水的定义“风水是调节人与宇宙和谐气氛的良方”,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他指出,风水学的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分”,“中国各地的乡村、房屋、村镇之美令人应接不暇,可以用此来解释。”
1984年,托德夫妇出版了《生态设计基础》一书,其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风水世界观”,引用了孙保罗在1982年纽约太阳村大会上的报告,其中写道:“风水世界观源于俯瞰天地,也包含着深刻的精神感应。这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方法,这样居民和他们的后代可以在他们的居住地过简单的生活...风水确实包含着深刻的智慧,这使它成为对自然谦卑和顺从行为的指南。作为一种世界观,风水为一种稳定的文化提供并表明了一种普遍的原则解释。”据余希贤等学者统计,截至1989,韩国现代风水国外研究120种,日本220种,中国150种,欧美250种。其中欧美的研究最多,内容的科学化水平更高。
在美国,中国的风水思想最初是在19世纪由华南理工大学带来的。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社会、心理、健康等问题,风水开始在美国传播,不仅在知识界,也在商界和政界。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看风水”在美国开始盛行。在很多地方,房产的价格往往取决于风水的好坏。所以房地产公司在买地或者建写字楼的时候,往往需要高薪聘请懂风水的专家提前看风水。一些名人,富商,政治家,歌手,电影明星等。,买房的时候经常要请风水师看看再做决定。据悉,里根卸任后,他在电影圈的一些朋友集体集资为他买了一栋居民楼,被香港一位著名的风水师看中。
从风水的传播和研究历程的轮廓中可以看出,风水早已跨越了中国的国界,日益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而且,如果不重视风水的研究和普及,继承者和推广者未必是中国人。且不说西方学者加快和加强了风水学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应用的步伐,就连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相关机构和学者也在大力拓展研究范围和成果。比如我在新加坡接触到一位风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在新加坡科技大学开设风水相关课程,向新加坡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并经常来中国大陆招揽项目,进行风水景观规划。韩国学者甚至提出,风水是朝鲜民族的原创思想,不是从中国传入的,他们还打算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目前在中国,正确对待风水的研究和普及,弘扬风水的研究是非常迫切的。前车之鉴,绝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