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的现代形而上学为什么有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这是矛盾吗?怎么解释呢?
历史唯心主义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在古代,他的理想主义只涉及国家、政治等部分领域,并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理解。唯心史观包含在普遍的世界观中,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相对形成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唯心主义神学历史观。在中世纪的欧洲,唯心史观依附于神学,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神学家奥古斯丁把整个社会历史描述为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的斗争史。结果是上帝的信徒胜利了,在地上建立了一个永恒的王国,于是世俗的统治者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他的《资本论》奠定了神学历史观的基础。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在封建时代的其他国家。针对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历史观,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反对用“天意”和“天道”来解释历史,主张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寻找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它把不变的人性作为历史进步的尺度,把理性,即人们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家黑格尔把历史基础归结为“理性”和“精神”。唯物史观出现后,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哲学反对这种科学历史观,继续以新的形式宣扬唯心史观。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社会历史理论,在继续用人的理性、内在需要、激情、感情等精神因素或天意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同时,特别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理解、预见历史进程的可能性。
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两种理论形态:认为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史观和认为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史观。这两种形式的唯心史观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以外的因素来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命题是:①把社会历史还原为意识的历史,忽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整个世界历史只是英雄实现其思想和意志的过程,即使是最高意志也只能“启蒙”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③抹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