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十年来的变化

常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500年。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相对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她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等地隔海相望,与苏州、无锡携手形成苏锡常都市圈。她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邻长江,南临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个城市的水网纵横交错,连接着河流和海洋。常州还是“中国城市50强”、“中国投资环境优秀城市40强”,中国首批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无论是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投入,还是从开发企业对城市规划发展的热情关注,生活在城市建设中的家庭都深切感受到了近年来常州城市规划建设发生的变化。观念更新,技术升级,水平提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常州要获得新的发展优势,从夹缝中寻找错位发展的原动力,在“铁本赶超之痛”过后清醒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短板,就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开发新的发展资源,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在更高的起点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途径之一。近两年,我市掀起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一批城市道路、旧城改造、新城开发、污水处理项目相继开工。这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很快,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城镇化还是滞后的。适应“两个率先”要求的城镇化加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常州现在已经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从城市形态来看,“千城一式”现象严重。一栋楼,楼前的广场,广场前的绿地,绿地前的雕像,都在这种雷同的规划建设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从功能上看,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只注重城市GDP的提升。结果GDP上升了,城市现代化的目标没有实现,因为现代化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的发展的综合体系。这种功能的错位直接导致城市容量的弱化,表现为部分城市难以承担经济社会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无法体现城市现代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转化功能。这些都必须在规划中加以重视、加强和完善,将常州作为中国龙城、文化古城的魅力展现在城市的角落里。一个城市的美,是经济发展的魅力和吸引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才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适应“两个率先”的要求,全面加快常州城市化进程,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当前,常州加快城市化的绝佳机遇是“长三角城市带”正在“长三角热”中崛起。长三角以1%的土地面积和6.2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的GDP,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好、内部经济质量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这种优势使其成为当前“一体化和三转移”的重要区域,即经济全球化和产业、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特别是国际资本正在大规模向长三角聚集。在这一大趋势的推动下,一个以上海为核心和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带正在崛起,它有可能取代珠三角城市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新的城市群,成为继纽约、多伦多、芝加哥、东京、巴黎、阿姆斯特丹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在这样优越的区域环境下,常州应尽快实施与上海的一体化,找准自己在这个城市群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城市功能,找准发展方向,抓住加快城市化的最佳时机。以上海为龙头,进行交通一体化,实现“同城效应”;实现产业、资本、外贸、物流、旅游、信息、人才、环境、文化一体化,在参与形成长三角城市间产业交错互补、资源共享、发展联动共赢的大格局中,全面加快常州城市化进程。为了满足“两个率先”的要求,常州的城市化最重要的是继续转变和更新观念。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规划、建设、管理的常州人,我觉得应该多学习,多看,多听。在学习先进的同时,也要分析一些典型案例,防止重蹈覆辙。看和听的选择应该是国际和国内一些类似城市的发展经验,不能盲目效仿特大城市。理念的推广是以常州特色发展为基础的。自己的,是特色的,是最重要的,是国际化的。一种心情,一座城市。可能常州给外地人的感觉是活力,热情,有领导能力。城市需要精神和动力。动力来自成千上万的千千常州人和在这个城市不停忙碌的人们。我希望常州的建设会更好,我们的天会更蓝,我们的水会更绿,我希望20年后再看到常州,它已经是一个模范城市了。好好学习,重视诚信,敢于拼搏,勇于创业!常州市民的精神最能诠释我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