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有几章?
《鬼吹灯》这本书我写了两部分,一共八卷。顺序是景觉古城、龙陵洞、云南虫谷、昆仑神祠、黄陂墓、南海鬼畜、怒清湘西、巫峡棺材山。
从2006年2月到2008年2月底,我写了整整两年,大约两百万字。这期间,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本书,我交了很多朋友,有些我见过,有些我没见过。可以说,如果你喜欢我的书,我们就应该成为朋友。请允许我真诚地感谢你。与许多人分享我的故事是我最大的快乐。在整个稿件正在定稿的今天,我想对鬼吹灯的整个创作过程做一个简要的回顾,献给喜欢鬼吹灯的读者朋友们。
经常有人问他们觉得哪一卷最满意,在《借来的鬼吹灯》的结尾,还有一段“导演的自我评价”。作为作者,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很有意思。
一套完整的八卷故事,每一卷的核心元素和主题都不一样,要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连载过程中,每天只能写几千字。由于时间限制和个人喜好,已经写好的部分基本没有修改过,也总是没有故事大纲。我还是不知道大纲是什么。对于我来说,不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都是即兴创作,这是创作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很难说这八卷中哪一卷是我最满意的,每一卷都有非常满意的章节和桥段;但在我自己看来,每一卷也有不足和缺陷。如果再修改的话,会好很多,但那样的话必然是工匠式的,失去了即兴创作的乐趣。
以下按创作顺序逐一点评,包括每本书的特点和创作过程,出场的人物和背景,以及自己满意和有缺陷的章节。
《鬼吹灯》是一部冒险小说,它植根于易学风水,是贯穿其中的经络。这本书虽然包含了很多元素,但只有“冒险”一词可以概括其精髓,它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盗墓小说,也不是一部恐怖、离奇、老套的推理推理推理小说。古墓只是故事中冒险的基础。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系列运用中国传统工艺和理论的奇遇。
京觉古城
鬼吹灯第一卷,精绝古城,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结束于野人沟黑嘴地下军事要塞,主要是搭建一个框架和平台,主线没有明确的线索。这一部分打算以民间传说和农村闲话的体裁来写。所谓的民间故事,我想,大概就是深山老林里的僵尸和黑驴蹄子的传说吧。
从考古队进入沙漠寻找京觉古城开始,就接触到了鲜明的地理文化元素,比如西部大漠、孔雀河、双升山、三十六国、楼兰女尸、敦煌壁画等。提到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是在景觉古城这一部分,我把神秘作为故事的核心。最后静觉皇后没有出现,百思不得其解。这本书涉及到一些元素,如考古谜题。
作为第一卷,现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有些部分过于简单潦草,逻辑松散,随写随编,没有考虑下面的故事如何展开;令人满意的是,描写和叙述更加真实生动。
在农村看起来很真实很神秘的风格,是我写第一卷最想表达的。
说到“真相”,我想到一些经常被问到的问题:《鬼吹灯》写的是真的吗?名词、术语、地理、风水这么多,不懂的人根本写不出来。这些内容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首先我想说,《鬼吹灯》是一个故事,一部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回忆录。真假混在一处。如果要区分真实和虚构,只能参照某个名词或者某段恋情来区分。
比如野满沟的故事,地点是虚构的,但作为场景的关东军地下堡垒是真实的。至今内蒙古东北部等地仍有遗址保存。据说当年的兴安岭大火是关东军埋的弹药库爆炸引起的。
关于名词和术语,需要说明的是,在《鬼吹灯》中,盗墓被称为“倒斗”,就像随葬品被称为“陪葬品”一样,这些特殊的贸易术语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把古墓里的尸体叫做“粽子”完全是我自己原创的虚构,以前从来没有人说过。
再举个例子:书上描述摸金的队长必须戴上金符,才能从事盗墓活动。“摸金队长”这个称呼在三国时期就有了,但并没有作为传统行业流传下来,只存在了几十年。所有关于摸金队长的传统规矩,包括东南角点蜡烛,摸不摸金的铁律,都是我个人瞎编的,不真实。世界上从来没有摸金咒这种东西,也没有原型。希望读者看清楚,不要被我的故事误导。
《鬼吹灯》一书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个古墓和探险遗址的历史背景,各种神秘动植物的原型,风水玄学,民间地理等。都是真真假假,更多的是虚实夹杂,内容会根据故事的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要全部解释的话,三五天内是永远不会清楚的,这里就不解释了。
龙陵洞
鬼吹灯第二卷,龙陵洞,其实分三个部分。一是龙陵倒斗发现西周鬼墓,二是为一个校尉在黑水城寻宝摸金,三是市北店棺材铺将王庙呈上水面。虽然一卷有三个故事,但在这一卷里,我主要想突出恐怖这个核心元素。可能有人会说《鬼吹灯》是惊悚片,但我觉得根本不是,整体上和“恐怖”关系不大。说到惊悚,我觉得惊悚只是这本书众多元素中的一个,不是主要元素。唯一的悬念是“龙陵洞”,里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传统剧本的按钮。这是一本耸人听闻的书。
写龙陵洞的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整个故事的框架。为了把前两卷和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我安排了一些大型的穿插。这是鹧鸪哨的故事,军阀混战,南宋古墓被盗,然后随尘长老和托马斯神父远征黑水城。
《鬼吹灯》的副标题是“盗墓贼的奇特经历”,意思是主要讲摸金的。但作为隐藏线,其他盗墓者的故事,比如搬山路的,卸山的,开始逐渐出现,故事的线索确定围绕着深不见底的鬼洞,于是“龙陵洞”的作用就类似于穿针引线。在本卷中,大面积的内插是为了调整思路,通过民国传奇,考验你对不同背景写作的驾驭能力,可以说是在探索中前进。
在这一卷中,我对灯影、怪像、悬梯以及不沾金的野猫、鸡鸣灯等章节比较满意,但这两个部分有一些很大的缺陷,即钻鱼骨庙盗洞和西夏黑水城田童佛寺,因为计划写一百万字,拖慢了故事的节奏。另外,因为每天都在起点更新,为了增加一些对网络盗版的抵抗力,从
云南虫谷
《鬼吹灯》第三卷,云南虫谷,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好在看世界杯,印象特别深刻,是对精力、体力和决心的严峻考验。探索是本卷《云南王献墓》的核心。我个人很喜欢看电影。以前很喜欢深渊和异形。所谓冒险,就是探索和冒险。后来看了《金刚》翻拍的预告片。有一段探险队用转盘装(抢)枪,在山谷里和蜈蚣搏斗。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场景。装备陈旧的探险队,划着独木舟漂流,坠毁的空军(君君)飞机残骸,幽灵般的莫尔斯信号,芝加哥打字机,永远不死的巨型昆虫,吞噬一切的尸洞效应,自然环境恶劣的丛林荆棘和化石洞穴,于是云南虫谷开始了,这是藏宝图的传统探索元素,带着诡异的超自然和科幻色彩,是新旧探险元素的结合。
在《云南虫谷》中,故事类型全面转向“探险”。本卷人物不多,主要篇幅用来讲述险恶的地形和各种奇形怪状的陷阱。起初,我对盲人陈曼绘制的人类皮肤图没有任何概念。我觉得很离奇,就整理了一下。随着写作的进步,揭开这些谜团让我有些惊讶。最早设计的献王墓是一座只有天崩地裂才会进入的古墓。也是异想天开,一架大型客机在摸金队前面坠毁,撞开了坟墓,但后来想想以后很多朋友坐飞机出门大概也不好。另外,在幽灵信号部分,使用的是抗战时期美(mi)援助中国空军的运输机,所以最后把天崩地裂描述成几十年前就被摧毁的轰炸飞机。剧情中的这种重力感和宿命感,是我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
我对这本书的一部分感到满意,那就是我终于可以证明虚构技术的创造是正确的,我仍然钦佩自己。另外,葫芦洞,天坑深潭,霍的神仙虫,鬼信号这些段落,我觉得很满意。
但这卷篇幅长,缺陷多,主要是节奏控制不好,最不满意的是一些埋在前面的线索写完就忘了,导致走的时候没用。
昆仑金宫
《鬼吹灯》第一卷和《神昆仑寺》第四卷都充满了神话色彩。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传说。所有的中国神话一定离不开昆仑山,昆仑山是天地的脊梁,是祖先的诞生地,是西王母的神龛,是北方恶魔的巢穴。看来昆仑没有神话传说就不能叫昆仑了。古书记载,西昆仑王母娘娘的真实形象是个妖怪。我个人想象它可能是一条大鱼。我曾经在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过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感觉真的像一条龙。
这本书的情节涉及格萨尔王的传说。英雄王制造仇人宝珠的史诗本身就是一首神话色彩浓厚的说唱长诗,所以在昆仑山这篇文章中,掺杂了很多其他接近神话的元素。大风湖里的鱼王,无边的火,穷神的冰,黑暗中的雷山,水晶山,邪恶的海城,灾难之门,这种冒险就像进入了奇幻世界一样离奇。《神昆仑寺》就像是神界的一次奇遇。虽然有很多神话元素,但还是保持了一贯的原则,尽量贴近现实世界。当然也不会有飞进地下,长生不老,不死符咒之类的真实神话。
由于档期和合同的原因,《鬼吹灯》第一部在昆仑寺之后,就算结束了,最后的结局也是在北京北海公园,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启点最后一章,234章,完整的包含了所有内容,实体书完美。当然,这个大结局只属于第一个。
《鬼吹灯》前四卷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情节出现在西藏(另发),但由于篇幅问题,那部分被收录在了实体书《云南卷》的末尾,那是描述胡八一在西藏月光下的荒庙里用铁棒和马匹与狼搏斗的部分(另发)。其实这几章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不满意的是这部分节奏没有控制好,导致我最后进凤凰宫的时候空间不够。
2007年3月,我决定写《鬼吹灯》的第二部,和第一部差不多。在写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一个整体的想法,只是一个大概的目标。第二部我打算写两部前传和两部续集,和第一部相比是独立的(强大的)。
第一本书的结构有许多疏漏。希望在写第二个故事的同时,也能对第一本书做一些补充。我当时没有把握,但是最后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黄色皮革坟墓
按照我原来的计划,我还是想在《鬼吹灯》第二部的四卷中描述四个不同的关键要素,所以我想写一个前传,主要是把我的思路和文字搞活,让我不会因为太死板的时间线索而失去耐心。
黄皮坟是一个背景非常强烈的卷。核心元素是各种关于黄鼠狼的诡异传说,非人生物的坟墓和棺材,还有东北特有的江湖体系,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但由于特殊的背景,很多词语和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与活跃的80年代不同,这一时期的主角不成熟,但热情不可阻挡。
我参观了海拉尔和大连的侵华日军遗址,包括火化炉、监狱、欧式医院、研究所,印象很深,所以把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其中。在这一卷里,我觉得对黄陂读心术和焚化术的描写,以及老羊皮死后被雷火击中的诡异事件,我是比较满意的。我觉得很沉重。单就实物来说,我觉得怪汤很奇怪,很真实。很大的缺点就是忘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人和熊的部分处理的太草率了。
回到南海的市场
作为第一个故事的延续,在前面几卷里,“摸金倒挂”的描写让我感觉中国传统行业里有很多风险很大的职业,风险最高的就是下海采珠的苗族人。南海采珠的苗族原型来自广西北海。秦汉时期龙族、水獭下水采珠杀蚌,但似乎很少有人写他们的故事。
所以在这一卷里,海中采珠和这个行业的传奇是重点元素。有人认为灿烂的玛雅文化是中国西周时期渡海而来的先民所建,因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射日神话是中华文明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曾经想把海底之箭描述成真正的巨型武器,而摸金船长和迷失在混乱的惠桧海中的蛋人,终于启动了让我震惊百年的箭,射穿了头顶的大海,从而逃离了天空。但是后来写的时候就把这个想法忘了,但是在真正的海上奇观龙冰的帮助下逃生也是一次非常惊险的冒险。
关于用盛满石灰的西瓜杀死水中的恶鱼,用章鱼在无边的大海上航行,这些都不是我编的。它曾经存在于中国的南方。本卷我比较满意的是对岛上黑市的描述,一些关于沉船的场景也不错,比如干坤的跳楼等等。我最不满意的是海柳底舱的海贼尸体。这部分比较粗糙,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珍珠母的海》里的东西也要写,但是每卷的篇幅和字数也很难攻克。剧情和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没有一个整体的轮廓,很难驾驭,业余和专业水平可能就在这里了。
愤怒而阳光的湘西
在这一卷里,我的工作时间很轻松,时间多了会写得更从容,所以单从文字上看,我觉得《愤怒的阳光湘西》是八卷里最精致的。因为现代题材的限制越来越多,我决定把前传倒回民国,放开手脚去使劲挖。
以前我编过三个系统,摸金山,移山,卸山。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我逐渐勾勒出这些行业的起源、趣闻、传说和技术,因为以前的书都是以看风水盗墓为主,导致很多人,甚至跟风写所谓盗墓小说的人,只看风水找龙脉,却不知道民间有很多奇怪的盗墓方式。
所以本卷以看字诀以外的盗墓手段为核心。我觉得民国传奇故事,一是要有讲故事的感觉才有趣,二是要有贼一样的人物,各种黑话切,充满了历史民间故事的色彩。以前写过一段关于黑水城的文章,试探性的,不敢大张旗鼓的写。但以我之前的经验,写起来自然游刃有余。其中我编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暗语,就是山经,包括长生山和月亮门的体系,完全是虚构的。
此外,该卷还创造了多项纪录。第一,人物多。之前很担心自己的控制能力,不敢同时写一个双主角和一大批配角。但是写了这么多也不可能没有进步。这一卷中的人物转移和背景描写已经得心应手,剧情也对第一卷做了很好的补充,这也贯穿了第二卷的四卷,超出了原计划,这让我很开心。
先说地理背景。湘西的故事写在文学作品里,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是听了巫术,赶尸,落穴之类的东西,就不会有什么新意了,我个人也不喜欢。所以在《愤怒的湘西》里,我写了瓶山的各种传说,以区别于那些老故事。
而且在这一卷中,还有一些全新的器具,如蜈蚣挂山梯、穿山洞陵甲;再比如,盲人陈曼使用的听风雷之术,以及用敏锐的嗅觉辨别藏身和嗅土,都是流行的盗墓手段,也算是对自己发明的几种盗墓制度的一个很好的总结。这是最满意的地方。另外,个人觉得两个桥段写的不错。一个是古墓中鸡与蜈蚣的战斗,一个是卸岭贼误入水星发动的府城。
有三个地方不满意。第一,华玲和老洋人是临时雇佣,没有任何场景。二、鹧鸪哨与六翼蜈蚣坠入无量堂,描写混乱;第三,发现方丹的桥梁断面比较平坦。
巫峡观山
作为全书的最后一卷,《巫峡关山》这一卷的任务比较重,最要命的是字数。按照合同约定的字数,第二卷前三卷少了三万字左右,要加到最后一卷,所以这一卷超长,有半本书,但即便如此,最后一卷的篇幅也不够。
作为全书的主线,平面图中的四个青铜符号象征着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四种生命状态。我想从每一个中画出一个符号,但那样的话,至少需要五卷,所以我必须简化一些情节。
另外,在本卷中,我还打算解释一下十六字阴阳风水解经成为残卷的真正原因以及上一任主人摸金咒的故事。《鬼吹灯》这本书是从《十六字阴阳风水秘笈》残卷开始的,最终会毁在过去。除了探索献帝村,最后一卷也包括这些情节。
此外,本卷还解释了为什么只剩下三个古符,以及明代发丘印被毁的历史。故事发生的地点在长江三峡附近,地理背景是不可思议的棺材山,这让剧情发展出现了大转折。
长江三峡长达700多里,两岸山峦无数。自古以来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和吴楚文化的交汇地。有无数的童话和民间传说,其中一些是古代历史的投影。《孙子兵法》中的剑,千年栈道,悬崖悬棺...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作为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关山治赋》,一个类似民歌的程式,包括《关山掘藏录》,原本是我另一部作品的原创内容。因为2007年的写作计划变了,临时变成了《鬼吹灯》的第二部,所以全部收录到了这本书里,另一本书被取消了,以后也不会以任何方式出现。
这一卷我最满意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金雨燕建造的无影仙桥;二是观山画地为门;三、鬼声指的是舞阳王墓。另外,关于黑猪会说话的传说,棺材山盗骨图的来历,也算是灵机一动。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融入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传说,如天河中桥相会、神笔美马、古画《盗墓者》等。这些传说,无论真假,都在《武侠棺材山》中从新的角度被解构。
缺陷是上册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太集中,难免有些地方没有深入展开,显得仓促,结局也说不上尽如人意。毕竟多灵最后还是死了。不同于我最初盲目喜欢不可思议事件的态度,对于两年写出来的超长作品来说,平淡简单才是真理。最后六章主要是想解释一下《鬼吹灯》这本书的概念。“鬼帽”三章,意思是不能相信风水,“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心里却不在地下;最后,《物极必反》三章阐述了摸金求生之道。
最后说说我的作品《鬼吹灯》分两卷,从《精绝古城》开始,最后是《武侠棺材山》。按照我的想法,我可以再写八本书。但是,新的计划已经成熟,我已经等不及了,所以我已经不打算再写《鬼吹灯》了,这本书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