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崛起的历史演变

相传1875年(光绪1年)恒春设县后,从中国广东汕头移民来台的吴远树和吴永生,在恒春的龙乱弹旁的“石山”上烧炭为生。因为思念家乡,他们闲暇时唱歌自娱,哼起了《向上想》这首曲子。但也有音乐学家认为,这是恒春垦荒时,台湾西部平原的汉族移民所唱的一首思乡歌。恒春出现的时候,《向上想》应该是恒春建县以后,可以确定是早期汉族人迁到台湾恒春以后唱的一首歌。1926年出版的《恒春案志》中的Hengchun-スィシャンキ地方特有歌曲《思上》记载了《思上》的歌词,这应该是目前最早的恒春民歌文字记录。在1930出版的台湾省歌仔戏唱片《被祝福出卖自己埋葬母亲》中,这首歌曾被用作剧中的演唱声,以表达乡愁。

1950年代以后,唱片《向上想》开始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流行于台湾省各地。但被认为失去了民歌本色,于是展开了“采风”行动,最终在恒春找到了真正的民间传统。《四相奇》的基本抒情结构是七个字、四种句式。歌曲必须以“四相齐”开头(读作“四双之”苏1-Siang 1-KI 1),第二、三、四句以“哎哎”或“唉哎”结尾。恒春民谣歌手在唱《向上想》的时候,唱的是同一个基本调,但是有两个不同的节拍。一个是自由节拍的康塔塔。陈达的表演是以自由节拍的形式,但不是清唱剧,而是二重唱。以规则节拍演唱的《向上思考》多为二拍形式,常伴有贝壳弦或秦越。演唱前呈现一段乐器前奏,每段之间有门(即间奏)。

无论用什么拍子法唱《向上想》,它的曲调都是由五声音阶组成的。除了“向上思考”的引导句在歌曲开头用热↗re'全八度跳跃(也用热↗米的‘大九度音程’),其曲调结构是以四句歌词为基础,即一段由四个乐句(a、b、c、b’)组成。四个乐句的止音(即尾音)固定为la、sol、re、sol,特征旋律类型为第二、四句末由re ↗米↗ sol、第三句末由la ↘索尔↘mi ↗索尔↘ re组成的上升旋律类型。整首歌可以重复很多遍,但是分两个阶段唱比较常见。全曲的演唱音域是由《热↗咪》组成的九度音程。(按:↗表旋律向上,↘表旋律向下;在音名右上方加一个撇号表示高八度,如re '指re的高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