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年?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口口相传已经无法满足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书写符号系统的出现;
其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神生产;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对事物的表达表现出连贯性和规律性;
第五,书写工具的出现使文章有了物化的形式;
第六,一个国家的出现需要用文字工具来管理。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殷商至战国)
(2)规范时期(秦汉)
(3)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5)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㈥变革时期(中华民国)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以来)
三,应用写作的意义
陈耀南教授在他的《应用文简述》一书中说:“应用文是应该在生活和实践中使用的写作篇章。所有由个人和组织以既定的体裁和术语书写的用于交流和遵守的文字都被称为应用文。”
台湾省张人庆教授在其著作《应用文》中说:“个人之间,或机构与组织之间,或个人与机构之间所使用的一种特定的写作形式,称为应用文。”
目前,一致的观点是: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具有一定习惯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
第四,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时效性强
4.建筑模式
5.表达的简单性
6.读者的确定性
动词 (verb的缩写)应用文的功能
1.规范行为
2.指挥和管理功能
3.联系和协调
4.宣传教育功能
5.凭证基础功能
六、应用文的范畴
1.一般官方文件
2.交易文件
3.礼仪器具
4.会议文件
5.经济工具
6.宣传文件
7.司法文件
8.科技文献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实用作家的构成
1.团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律作者
4.发言人作者
(二)实用作家的思维方式
1.客观化思维
2.模式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实用作家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写作者的基本素养
(1)人格培养
(2)人生修养
(3)知识素养
(4)语言修养
(5)政策理论素养
(6)专业知识培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
(3)构建篇章的能力
(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八、应用文的读者
(一)实用读者的类型
1.官方读者
2.普通读者
3.专业读者
(二)实用读者的阅读特点
1.阅读的功能
2.细读。
3.阅读摘要
4.阅读的实用性
(三)实用读者的阅读过程
“知”是指感知,即阅读要从对语言的感知开始,先完成识字、释词、析句的“语感”任务。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的起点。
“意”即认识和理解,即阅读一篇文章(作品)的全部客观意义。
这是阅读的重点。
“做”有两层含义,一是踏实,二是忠实,即充分实现一篇文章(作品)的功能和价值。
(四)读者的阅读心理
1.求真务实
2.“有用”
3.说到权威,寻求尊重
4.我喜欢简单和新颖
(E)读者在促进和规范应用写作方面的作用。
首先,阅读材料是阅读过程中的对象,读者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客观世界。所以,读者能从阅读材料中吸收什么,首先取决于阅读材料能传递给读者什么信息。
其次,大部分应用文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是约定俗成或约定俗成的。
随着应用写作工具的电脑化,应用文本将更趋向于模式化。
最后,由于应用文的阅读具有功能性和总结性的特点,还要求写作者充分利用语言本身的表意特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缩短语言与所要表达的内容之间的距离,有意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使语言符号与参照物相匹配。
一,应用文主题的含义
主题,即文章中对接受者讲述的观点和看法,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文章的核心和总纲、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的体现。
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
2.独特性
3.清晰(直截了当)
4.泰晤士报
5.主题优先
三,应用文写作的主题要求
1.正确:是基本要求。
2.专注:“设主脑”和“减线索”,简单专一,无枝无藤。
“一品一物”,“一品一旨”。
3.与众不同:“一开始就说清楚”、“张先治”和“标题点”。
4.深刻:前人没说的,前人没说的。
体现本质和规律。
第四,确立主题的原则
(1)原则
1.根据法律法规确立主题。
2.根据客观实际确立主题
从三个方面检查:
一是引用的事实、情节、情节、人物、语录、材料要准确;
二是要对客观事实进行全面、整体的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第三,对事实的叙述、解释和论述必须符合事情本身的逻辑,表述要比较恰当。
3.既定主题要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