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进入云南边疆时留下了哪些有特色的地名?
现在云南的名字很多,卫、索、齐、应、屯、吴、保、普、关、少。这些名字并不都是明军留下的,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各个朝代的教训,史无前例地向云南移民。一百多万人通过南征、官迁、军营等方式迁移到云南。汉族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中原文化全面切入云南。原始的云南不再是原始的了。
经过发展,形成了一种“云南文化”。“云南文化”不全是中华文化,也不全是地方文化,而是一种融合在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抽离。
“云南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在地名和语言上。洪武时期,开滇的行动是夷平云南,设三司,设卫生站,再设世界性的垦荒。
洪武时期形成了垦荒文化,这种文化的表现就是垦荒形成的地名文化。
开垦这片土地。安置叫屯田,带兵也叫屯田。所以云南很多地名都是以军官姓氏命名的,比如“苗家屯”、“胡家屯”。
营,即兵营和营地。也有以驻扎当地的军官姓氏命名的地名,如“大英”、“李佳颖”等。
武指的是官职。有100个军官称他们为100个家庭。某某百户,驻屯时叫某某;在古代,军队由五个人组成。如果有五个军户驻扎在这里,这个村庄的名字将是某某吴。
还有卫、齐、保、关等名字。,此处不再赘述。
再说和语言有关的地名,比如云南东北部的乌蒙(昭通),这里的彝语意为盛开的花朵。迪庆,藏语为吉祥,西双版纳,泰语为一万两千亩土地等。这些都是史料记载和人们翻译的。
对于云南的一些地名和文化,大多形成于明代,所以把功劳归于明军的屯垦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