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的历史渊源
到了宋代,对元宵节更加重视,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持续了五天,花灯的样式更加丰富。在明代,元宵节将持续10天,是中国最长的元宵节。清代虽然只有三天的赏灯时间,但赏灯活动规模之大,盛况空前。除了烧灯笼,还放烟花来娱乐。
“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于宋代。南宋时,都城临安每到元宵节都会做灯谜,猜灯谜的人也很多。当初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让人猜。由于谜语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元宵节吃元宵的民俗。元宵是用糯米做的,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带馅的。馅有豆沙、糖、山楂、各种水果料等。,吃的时候可以煮、炒、蒸、炸。起初,人们称这种食物为“漂浮的紫苑”,后来他们称之为“汤团”或“汤圆”。这些名字“团圆”音相近,意为团圆,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幸福,人们也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有些地方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也叫“烤百病”、“散百病”。大多数参与者是女性。他们结伴而行或靠墙而行,或过桥而行于郊外,为的是驱走疾病,消除灾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节日都增加了打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跳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间表演。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海峡两岸流行,在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年年庆祝。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庆祝元宵节。大部分地区的风俗都差不多,但每个地区还是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