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不同意见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马尔萨斯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肯镇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先有的当过御医,有的当过牧师,有的当过军官,在上流社会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相当激进。他同情法国大革命,赞成社会改革,并试图用这种方式教育儿子,但最终事与愿违。
马尔萨斯年轻时在家接受教育,1784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1788毕业后,住在家里,然后去剑桥大学深造,获得了1791的文科硕士学位。1793年被选为耶稣学院理事会成员,1797年被祝圣为牧师。
1798年匿名出版了《人口论》一书,提出了自己的人口论。几年后,他对该书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并以真名出版了第二版。两版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版认为只有提高死亡率才能抑制人口增长,第二版缓和了这一结论。它主张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他在世的时候,这本书一共出了四版,主要思想基本一致。
1804年,马尔萨斯与哈里特·埃克塞尔结婚。第二年,他被赫特福德郡海利伯里的东印度公司学院聘为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去世。1811年,他遇到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从此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在教学期间,马尔萨斯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学,撰写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尺度》、《政治经济学定义》等。
马尔萨斯于181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21年当选为政治经济学俱乐部会员,182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10会员之一。1834年参与创建伦敦统计学会,1833年当选法国伦理政治科学院和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834 65438+于2月23日去世,葬于巴斯的阿比教堂。
虽然马尔萨斯写了许多书,但《人口原理》是使他出名的主要一本书。此前,他并没有对人口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他的父亲想把英国社会改革家戈德温和法国改革家孔多塞的作品介绍给儿子,而马尔萨斯当时在政治上已经变得相当保守,他反对戈德温和孔多塞的改良思想。对于如何评价戈德温和孔多塞的作品,父子意见不一。马尔萨斯认为人口过剩,试图以此作为反对社会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的论据。
马尔萨斯写《人口论》时,正值英国社会大变革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大量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离开家园,流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规模工厂工业的兴起,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但由于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产阶级仍处于贫困状态,购买力低下,于是发生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每当危机来临时,大量工人被抛到街头,成为“过剩人口”。随着失业人口的增加,社会阶级矛盾加剧,群众运动日趋激烈。因此,人口和贫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马尔萨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反对社会改革的思潮,用发明的人口法捍卫现有的经济制度。他在《人口论》一书中,把英国著名社会思想家戈德温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作为争论的对象。他的书的副标题是“人口对未来进步的影响,对戈德温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的推测的评论”,这清楚地表明他写这本书是为了抨击当时盛行的社会改革潮流。
马尔萨斯从“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和“男女之间的情欲是不可避免的,几乎会维持现状”这两个所谓公理推导出“人口的增殖无限大于土地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和“如果不加以约束,人口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会呈算术级数增长”。即人口将以1,2,4,8,16,32的速度增长...而生活资料将以1,2,3,4,5,6的速度增长...300年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比例将是4096比65438。他把这描述为一个永恒的人口规律,也把这个人口规律的作用描述为“阻碍社会自我完善的不可逾越的巨大困难。”马尔萨斯还指出,当然,人口不会无限制地超过其生存者所需的最低食物供应量,人口增殖会受到抑制。他把这种抑制分为“预防性抑制”和“主动性抑制”。预防性抑制是指因为人自身的行为而减少生育数量的因素,如晚婚或不结婚;主动抑制是指有助于缩短人的寿命的因素,如战争、瘟疫、饥荒、艰苦的工作和不卫生的住宿条件。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他反对避孕,主张所谓的“道德约束”,即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人不要结婚,严格遵守道德。
马尔萨斯谈到了在一定社会中不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人口增殖问题,把人等同于原始状态下的动物群落。事实上,婚姻、家庭和人口的繁衍是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的。不同的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规律,但没有永恒的人口规律。近200年的历史证明,除少数例外,生活资料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
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困状况,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财产占有和分配制度,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结果。但是,马尔萨斯把所有的贫穷和罪恶都归结于人口增长率高于生活资料增长率这一“永恒的自然法则”。他说,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与食物的自然增长不成比例,周期性贫困“从人类历史开始就存在,现在仍然存在,除非人性发生明显变化,否则将永远存在。”
马尔萨斯在他的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批评英国糟糕的法律制度。他说,济贫法倾向于增加人口,“穷人知道不能养家,但还是要结婚”;扶贫法使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下降,使工人阶级更穷;这也鼓励了穷人的粗心和奢侈。他主张“陷于贫困而不能自力更生是一种耻辱”,“一个不能养家和结婚的劳动者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他所有劳动伙伴的敌人”。他建议废除教区法,给予农民行动自由,形成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开发新土地,发展农业,降低工资,为极度贫困的人建立济贫院。任何能在济贫院工作的人都应该被强制劳动,生活条件应该比领最低工资的人更差。1834年,英国议会实际上接受了马尔萨斯的建议,通过了新的扶贫法,取消了扶贫医院外的救助。凡是进了济贫院的人,为了防止生孩子,夫妻二人不得不分房居住,伙食比犯人差,每天还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当时劳动人民把这个济贫院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害怕济贫院,被迫接受地主资本家规定的雇佣条件。可见,马尔萨斯的主张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工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赞成,但更多的人持批判态度。关于这本书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人口学理论也在争论中不断发展。
虽然马尔萨斯的批评者很多,但一直都有他的追随者。达尔文和凯恩斯也受到了他的影响。达尔文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观点引入进化论,认为种内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决定性因素。而凯恩斯则赞同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结论,将大量失业人口归因于人口快速增长。
在马尔萨斯之后,出现了以f .普莱斯和r .卡莱尔为代表的新马尔萨斯主义。像马尔萨斯一样,他们的基本观点把劳动人民的失业和贫困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而不是生活资料的增长。唯一不同的是,新马尔萨斯主义者反对禁欲和晚婚,而是主张通过避孕来控制生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马尔萨斯主义更加猖獗。其支持者宣称“人口过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危机”,“战争是人口压力的结果”。甚至有人主张通过战争提高死亡率,消灭“过剩人口”。这些谬论主要针对亚非拉国家。他们说,这些国家的“人口爆炸”不仅阻碍了他们自己的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和贫困,而且对世界构成威胁。他们试图用这些谬论来掩盖帝国主义列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掠夺和压迫。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反动的,但他的著作引起的长期争论促使人们关注人口问题和人口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有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