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真的能改善这个问题吗?
自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延迟退休以来,这个话题就一直被人们讨论。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建议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预见,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这一规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寿命、工作条件、就业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退休年龄偏低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到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因此,在人均寿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的背景下,延迟退休被视为老龄化社会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挖掘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那么延迟退休真的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问题吗?
什么是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或超过总人口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式。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被视为老龄化社会。
进入老龄化社会将面临的问题,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城镇退休人员增长过快,企业负担过重,养老金入不敷出,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缴纳保险费现象普遍,导致社保基金不足,个人账户空账,给养老保险造成了很大困难。
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的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面临着养老的挑战,代际间孝顺、赡养、关爱老人的观念在弱化,家庭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在弱化,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经济支持的比例在下降。
延迟退休首先可以缓解一部分养老金缺口。如果将来有更多的老人参与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家庭经济压力可以减轻。这样,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告诉我。